碳匯造林、手機種樹、碳銀行,多地探索林業碳中和解決方案 碳中和-碳達峰 ? 2022年1月3日 21:40 ? 碳達峰-碳中和 ? 閱讀 101 從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碳匯造林項目地、山村農家院,到浙江沿海地區的造林項目支持平臺,再到福建國有林場和“森林生態銀行”。 連日來,“2021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自然守護類別”的評委們實地考察入圍項目,尋找林業應對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解決方案。 “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必須有效發揮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凍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自然守護類別評委、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原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說。 保爾森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于江介紹,今年各地申報“2021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參評項目中,接近三分之一是自然守護類別的,展示了各地豐富多樣的應對氣候變化、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的多種解決方案。青海省湟水規模化林場碳匯造林項目的部分林地。攝影/章軻 這里的林業碳匯賣給了殼牌公司 10月18日下午,青海西寧湟中區孔家村,護林員張榮山站在小山坡上巡視著茂密的林子。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我在這里巡護7年了。看著樹干一年比一年粗,山一年比一年綠。” 張榮山每個月能拿到的巡護報酬有1800元。在當地,像他這樣穿上巡護服、掛著管護員胸牌的農民為數不少,大部分家庭每戶都有一位護林員。他們有自己的田地,但大部分時間都是進山巡護。 張榮山等護林員守護的,其實是“青海省湟水規模化林場碳匯造林項目”,這是我國西北地區首個基于核證碳標準(VCS)和氣候、社區和生物多樣性標準(CCB)的造林碳匯項目。 青海省林業碳匯服務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儀律北介紹,該項目總面積為58.4萬畝,約9億元資金全部來源于政府財政。500名生態管護員每年工資總支出約150萬元,預計整個項目計入期內(100年)碳匯總收益約10.8億元,投入產出比達到120%。 儀律北介紹,這一項目本著“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多方參與、科技支撐、穩步推進、合作共贏”的思路,于2018年成立了青海省林業碳匯服務中心,項目參與方涉及青海省各級林草局、湟水規模化林場、林業生態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村集體、農戶、碳匯買家和咨詢公司等,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碳匯價值。 據測算,項目實施后,當地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的30%提升至2020年的36%。項目還提供了3.5萬個工作機會,參與整地、栽種、澆水等造林工程的農民人均增收超過1.2萬元。 儀律北介紹,該項目首期核證二氧化碳減排量共計25.46萬噸。作為第一筆基于碳核證標準的林業碳匯,已于去年5月交付殼牌能源(中國)有限公司。這也是迄今為止青海省規模最大的林業碳匯項目。這一案例被亞洲開發銀行收入今年6月出版的《亞太地區應對氣候變化100個行動案例》。 馬廣仁表示,“青海省湟水規模化林場碳匯造林項目”在森林資源保護、運營管理、增值變現等方面具有創新性,改變了傳統公益林建設“只有生態效益沒有經濟效益、只有投資沒有收益”的現狀,為高海拔地區碳匯造林項目的開發樹立了示范標桿。 “手機種樹”改善了遠方的生態環境 螞蟻森林公益項目,也是“2021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自然守護類別”的評委們實地考察項目之一。 2016年8月,螞蟻森林在支付寶上線。每個人的低碳行為在螞蟻森林可計為“綠色能量”。截至目前,接入螞蟻森林的低碳場景超過40種,涵蓋綠色出行、減紙減塑、線上辦事、循環利用等多個方面。每個人的“綠色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申請在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等生態亟需修復的地區種下一棵真樹,或者在生物多樣性亟需保護的地區“認領”一平米保護地的保護權益。 螞蟻集團社會公益及綠色發展事業群總裁彭翼捷介紹,這些生態環保項目主要由螞蟻集團向公益機構捐贈資金,各公益機構組織實施單位負責種植、養護、巡護等,并由當地林業、生態環境部門進行業務監管。 截至今年8月,螞蟻森林已帶動6.13億人付諸行動,累計產生“綠色能量”2000多萬噸。這相當于全國汽車停駛50天,相當于節省了全國一天的用電量,或少用了4萬億張A4紙,這些紙連起來可繞地球赤道3萬圈。10月20日,兩位工作人員從螞蟻森林的種子墻前面經過。 此外,螞蟻森林5年來還為項目地農戶累計創造了238萬人次的種植、養護、巡護等就業崗位。這些農戶在改善家鄉環境的同時,也通過螞蟻森林勞動增收超過3.5億元。 有專家表示,通過螞蟻森林“手機種樹”的方式改善遠方的生態環境、創造更多的生態效益已獲得廣泛認可,成為中國帶動社會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典型案例。 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聯合發布的《螞蟻森林2016-2020年造林項目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報告》顯示,螞蟻森林所創造的生態效益和生態價值包括防風固沙、氣候調節、水源涵養等方面,GEP已超過113億元。 自然守護類別評委、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楊銳表示,螞蟻森林的這一公益項目,本質是用企業捐資激勵公眾低碳,既防治了荒漠化,又倡導了個人減排,具有很好的示范推廣價值。 “一元碳匯”幫你實現碳中和 撐著雨傘行走在福建順昌縣的林間,空氣清新、林木翠綠、高大茂盛。這里是我國南方重點林業縣,森林覆蓋率達80.55%,被譽為地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但長期以來,這里“生態高地”與“經濟洼地”并存。“均山到戶”在激發林農積極性的同時也造成了林權分散,順昌縣76%以上的山林林權處于碎片化狀態,導致森林資源規模化經營水平低、森林質量提升難、森林資源變現難等問題,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 到了2018年,第一輪林改分山逐年分批到期,“山要怎么分、樹要怎么砍、錢從哪里來、單家獨戶怎么辦”的難題亟待解決。順昌縣國有林場場長、順昌森林生態運營中心負責人趙剛源介紹,從2018年起,順昌縣開始了“森林生態銀行”的試點。 這項探索的大致思路是:借鑒商業銀行的做法,采取“分散式輸入、規模化整合、專業化經營、持續性變現”的模式,搭建資源開發運營管理平臺,將分散、零碎的林業資源規模化、集約化整合,由國有林場實行專業化運營增值,讓林農獲得長期持續穩定的收益,從而打通資源變資產變資本的通道,實現森林增綠、林農增收、集體增財的多方共贏。 趙剛源介紹,“森林生態銀行”立足農村勞動力現狀和從業意愿,推出了贖買、股份合作、租賃、托管等單一或組合方式,與林農、村集體開展合作經營。比如,急需資金、無經營意愿的林農、村集體,可以通過林木所有權和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獲得收益;有共同經營意愿的林農、村集體,流轉部分林權獲得資金,剩余部分林權(不超過30%)入股投資,按比例共負盈虧;無力經營森林且不愿合作經營的林農、村集體,可將林地、林木委托經營管理。 發布者:碳中和-碳達峰,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4112.html 贊 (0) 碳中和-碳達峰 0 0 微信掃一掃 生成海報 掃碼分享到微信 綠電化、去中心化和智能化,電力碳中和的組合拳 « 上一篇 2022年1月3日 21:31 招聘增補特約碳中和研究員 下一篇 » 2022年1月3日 22:30 相關推薦 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年快遞量昨突破500億 2018年12月29日 0 0 126 0 碳達峰-碳中和 3G時代追趕,4G并駕齊驅尋突破 5G質變 2019年1月5日 0 0 146 0 碳達峰-碳中和 界面大變、掃碼登陸:中國鐵路12306網站新版體驗搶票更快 2018年11月4日 0 0 276 0 碳達峰-碳中和 汕汕鐵路開建:粵港澳大灣區連接長三角“關鍵一段” 2018年12月28日 0 0 100 0 碳達峰-碳中和 權建被立案,又一個醫學神話即將破滅 是什么讓虛假藥品廣告橫行 2018年12月29日 0 0 158 0 碳達峰-碳中和 揭秘個人信息黑產鏈:內鬼與黑客并存 1次交易數十萬條 2019年1月3日 0 0 102 0 發表評論 取消回復請登錄后評論...登錄后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