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亚洲,欧美视频网站免费看,欧洲男女下面进出的视频,男人都懂www深夜免费网站,国产精品日产三级在线观看,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1. 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首頁
  2. 碳減排

“雙碳”目標下,工業園區如何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路子

 工業園區是我國工業碳排放最集中的區域。國家級和省級園區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的31%,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要牽住的“牛鼻子”。

  在最新一期《中國環境管理》上,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區管理處、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多家機構的專家學者建議,制定統一的工業園區碳排放核算指南,形成碳核算統計標準,并搭建碳排放信息統計監測平臺,主要著力點應放在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挖掘環境基礎設施的減排潛力上,并推進第三方治理。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中國工業園區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呂軍介紹,經過40多年的快速發展,全國2543家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工業園區)貢獻了50%以上的工業產出,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發展的關鍵載體和重要動力,是工業集約集聚發展、支撐制造強國戰略的核心載體。

  但同時,工業園區也是資源能源集中消耗的大戶,是工業污染集中排放,尤其是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和新污染物質集中排放的場所,已成為我國工業污染防治的主戰場。

  陳呂軍等研究人員的調研發現,我國工業園區數量多、種類廣、發展階段各異,中小規模園區數量多,園區對碳達峰的內涵認識上還不統一,存在排放總量控制、套“緊箍咒”的顧慮;園區產品種類門類多、規模技術差異大,更新迭代快,加之園區基礎設施多樣,開展精細化減污降碳面臨多對象、多層級、多主體等復合型技術難題;園區面積范圍口徑多樣,企業注冊地與經營地分離現象多見,導致碳核算邊界范圍不統一。

  陳呂軍說,由于工業園區在國家統計體系中不是獨立的統計單元,實際工作中統計口徑多樣,缺乏邊界清晰、標準統一、可靠透明的數據基礎,導致園區碳排放核算方法不統一,絕大多數園區碳排放底數不清。

  “雙碳”目標下,工業園區如何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路子

  國家高新區2015-2019年能耗強度變化資料來源:科技部火炬中心

  “雙碳”目標下,工業園區如何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路子

  工業園區是我國工業碳排放最集中的區域。圖為某省長江沿岸的一個工業園區。

  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區管理處副處長周力也反映,園區的實際開發和管轄面積往往超過名錄中核心區的面積。在碳排放核算中,與園區外部輸入的電力、熱力等二次能源消耗相關的間接二氧化碳排放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此外,高新區定量化、精細化減污降碳協同,面臨跨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多系統融合等復合型技術難題。

  清華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的最新調研也發現,國家級園區和省級園區的差異很大,部分省級園區乃至國家級園區還面臨生存發展危機;園區間兩極分化的趨勢加劇,小規模園區生存發展難度加大;園區內企業間發展水平差距也很大,小企業提升難度大;許多園區企業間上下游合作仍較弱,且同質化競爭多見。

  清華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田金平說,一些園區的基礎設施技術水平仍較落后,“區域資源—產業—環境問題”之間的鎖定效應越來越強。

  “雙碳”目標下,工業園區如何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路子?陳呂軍認為,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代表的國家級園區要率先行動,建議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時,重點從能源、工業過程和產品使用、廢棄物處理處置三大主要排放源進行核算,逐步完善深化園區碳核算體系,構建園區低碳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陳呂軍表示,工業園區傳統的第三方治理亟須突破體制機制、管理制度等瓶頸,以應對“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監管要求,突出系統優化、資源能源雙控、排放提標、精細化管理的新要求。

  周力認為,當前主要著力點仍應放在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上,通過實施基礎設施綠色化、加強環境治理推動區域綠色發展。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劉巍等研究人員建議,完善工業園區現有的能源統計系統,盡可能涵蓋工業、建筑、第三產業、生活、公共建筑等絕大部分能源活動,建立工業園區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體系及數據庫,將“雙碳”目標要求納入工業園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充分挖掘能源及環境基礎設施的減排潛力。

? ? 信樹碳匯執行董事碳中和理事會高級研究員常桂春:低碳園區的發展,低碳園區可以分為5種發展模式:

1、中新天津生態城模式,以低碳規劃和低碳生態指標體系引導園區的低碳化發展為特征;

2、泰達模式,通過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綜合型產業園區的低碳化改造;

3、南港工業區模式,以能源梯級綜合利用為核心;

4、“中國電谷”模式,以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為核心;

5、于家堡金融區模式,以低碳建筑為核心實現低碳辦公和低碳生活

實現零碳園區的方案路徑:樓宇和設備技術的建設以高能效為首要目標,并通過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統集中控制(智能建筑)。

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風能、沼氣等,通過熱電聯供站等設備來實現供暖、制冷和供電。

建設和運營智慧園區項目,通過接入電池儲能系統,能滿足電動汽車、公交車充電的智能充電站,以及運行電轉熱和電轉冷設備共同組成智能電網,達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的目標,政策結合增量配電網,實現園區能源微網。“雙碳”目標下,工業園區如何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路子

發布者:碳中和-碳達峰,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4134.html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聯系我們

手機同微信:13601393339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件:admin@ecjie.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30-18:30,節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