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轉型半導體、美的集團業務整合、格力加碼芯片業務、海爾進軍登陸D股市場……2018年的家電市場顯得十分“熱鬧”。而這些企業動作的背后,都暗藏著一個信號:傳統家電市場已經難求高速增長,企業必須尋求新的發展路徑。
2000年以來,大家電行業緊隨著房地產商跑馬圈地式的并購、擴張,擁抱了一個長達十年的紅利期。然而,隨著樓市緊縮、消費結構迭代升級,家電行業進入飽和期。企業紛紛開始了海外擴張、轉型升級,以謀求突破圍城,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表示,轉型升級將會是未來家電企業的一個趨勢。此前家電產品對家庭而言是剛需,但現在已經到達增長的天花板。傳統家電企業轉型都將向重資產、高科技、高門檻的業務發展。
市場趨于飽和,增長遇天花板
家電行業增長速度雖“穩”,卻難以實現高速。以美的、格力、海爾為代表的白電企業,以及以海信、創維、長虹等為代表的黑電企業,在經歷了高速發展后,業績增長幅度都趨于平緩,甚至出現負增長的現象。而這與家電市場整體規模趨于飽和,增速逐漸放緩有關。
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對2018年下半年家電市場的預測,2018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將達到8586億元,同比增長8.0%。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聯合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半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空調、冰箱和洗衣機基本延續平穩增長態勢,增速有所下滑,廚電類產品整體表現不佳。
2018年上半年,空調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達到3863萬臺和1321億元,同比增長15.8%和18.9%。而廚電行業首次迎來負增長,據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廚電零售額為311億元,同比下滑1.6%。從產業的發展周期來看,傳統廚電行業經歷了幾十年的中高速普及增長之后,正慢慢向“普及+置換”的方向發展。在這一階段,市場競爭加大,行業洗牌加速。
家電產業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指出,2018年家電行業整體來講不太樂觀,銷售額和銷售量整體增速都趨緩。白電中除了空調,其他的品類幾乎沒有增長。前幾年一直處于高速增長的廚電,2018年也出現斷崖式下滑。
“家電行業是一個周期性發展的行業,受房地產影響較大。目前該行業正處于一個增速放緩的瓶頸期,而居民對經濟形勢持不樂觀的態度也會影響其對家電產品的消費意愿?!倍∩賹⒄f,“此外,整體行業內部產業升級與技術迭代沒有滿足消費者的期望,也導致了家電市場難以實現高速增長?!?/p>
另外,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告訴藍鯨產經記者,從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發展規律來看,隨著國家經濟逐步發展,開始向發達國家轉型,家電市場就必然會趨于飽和。因為消費者需求已經沒有當初那么大,家電市場這種緩慢增長的狀態將會一直保持下去。
產品兩極化:白電向上,黑電向下
家電行業進入平穩增長的情況下,白電、黑電企業的命運也不盡相同。藍鯨產經記者梳理多家企業的業績報告發現,白電企業增長較為平穩,而黑電企業增長相對較慢,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此外,白電市場份額逐步向頭部企業集中,但黑電市場相對而言仍然比較分散。
據奧維云網數據,2018年三季度國內彩電銷售額303億元,較去年縮水54億元,同比下滑15.2%。從業績來看,海信凈利潤遭遇39.26%的斷崖式下跌;TCL、長虹、創維雖然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但整體規模不及白電。
而以美的、格力、海爾為代表的白電企業業績穩步增長,其中凈利潤增長速度在10%—30%左右。三家企業營收累計逼近5000億元,與第二梯隊差距進一步拉大。
(2018年前三季度部分家電企業業績匯總)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A股50家白電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為4494.25億元,同比增速為18%;凈利潤388.62億元,同比增長22.78%。美的、格力、海爾三家巨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221.92億元,占上述50家公司總收入的71.69%;凈利潤合計為306.02億元,占50家公司盈利規模的78.7%。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IT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告訴藍鯨產經記者,白電市場集中度非常高,美的、格力、海爾等頭部企業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其中,格力空調、海爾冰箱都能達到30%左右的市場占有率。白電行業中馬太效應越來越強,增長速度也將一直保持,2018年格力、美的、海爾的營業額將都有所突破。
“黑電市場份額還比較分散,海信、創維、TCL、康佳、夏普、索尼、小米等企業都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而這種情況在2019年仍將持續?!绷赫聩i說。
外資暗淡,本土企業出海
在國內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2018年家電企業都在進行海外擴張與布局,以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2018年10月,海爾正式登陸中歐所D股市場,成為中歐所D股市場中第一家中國企業。此前,海爾還以55.8億美元收購了GE家電業務。
2018年8月,海信電器宣布將以人民幣約8億元的價格收購東芝所持有的TVS公司95%股權,并獲得東芝電視40年全球品牌授權。
同樣作為東芝資產接盤俠的還有美的。此前,美的以約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東芝家電業務的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權,同時,美的獲得40年的東芝品牌的全球授權及超過5千項與白色家電相關的專利。而在2018年8月,美的也全面接管了東芝家電的業務。
從美的、海信2018年半年報來看,美的海外銷售占公司總銷售額超過50%,產品出口至全球超過200個國家,擁有15個海外生產基地及數十家銷售運營機構;海信通過贊助2018年世界杯,在海外的整體認知度提升了6個百分點。
家電企業海外業績情況圖表
此外,格力、創維、TCL等企業都在海外擴張的道路上快馬加鞭。而反觀外資在中國的日子,卻并不好過。粱振鵬告訴藍鯨產經記者,三星、LG等國際巨頭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被國產品牌蠶食,已經不再像當初那么風光,以后外企在中國的發展仍然較為艱難。(家電企業海外業績情況圖表)
劉步塵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家電市場已經處于飽和狀態,進入了存量市場時代,很難實現較大的增長。企業要想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必須開始向國際要市場,而外資已經有了明顯的退出趨勢。
轉型升級,闖入新藍海
突破圍城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轉型升級。2018年以來,家電企業的轉型大動作都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前不久,TCL集團將旗下消費電子、家電等終端業務及相關配套業務剝離,將搖身變為一家主營半導體顯示(面板)業務的公司。2018年3月,美的在上海發布“人機新世代”戰略,并宣布美的將由家電企業向科技集團轉型。同時,董明珠的“500億造芯”計劃也在2018年加快了布局。
劉步塵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轉型都是產業升級的表現。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也會有自己的目的,例如格力的布局是為了擺脫其過度依賴空調業務的困境,而TCL的一系列資產挪騰是為了進行資產優化。
“中國家電市場未來幾年都不會出現高速增長的情況,但某一款產品可能會出現爆發式增長,但也只是就個別產品而言,因此家電產業升級是企業必然會做的?!?/p>
丁少將則對藍鯨產經記者坦言,轉型升級將會是未來家電企業的一個趨勢。此前家電產品對家庭而言是剛需,但現在已經到達增長的天花板。傳統家電企業轉型都將向重資產、高科技、高門檻的業務發展。
“傳統家電企業必須要進到新的藍海中去,以前的2C業務將逐漸轉為2B,同時將面臨一定的轉型壓力。”丁少將表示。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