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一開場,女排姑娘就打出了氣勢,很快以15∶8、15∶7干凈利落地贏下兩局——世界冠軍到手了,但比賽還在繼續。第三局,中國隊先以10∶4領先,眼看就要總比分3∶0結束戰斗,中國隊心理出現了松懈,而背水一戰的日本女排卻愈戰愈勇,逆轉翻盤,連扳兩局。到第五局決勝局,雙方比分死死咬住,交替上升,最后關頭日本隊取得了領先,15∶14。緊接著,郎平斜線扣殺得手,15平,中國隊奪回發球權,隨后依靠兩次攔網得分,以17∶15拿下最后一局。
七戰全勝,中國女排首次登上世界之巔,這是中國在“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項目上取得的第一個真正的世界冠軍。那時整個國家剛從動亂中走出,開始轉向經濟建設,這個冠軍對那一代國人來說無疑是最令人振奮的兆頭,不過大家未能預料到的是,這只是中國女排80年代夢幻“五連冠”的一個開端。
1981年在日本世界杯奪冠后,中國女排接連拿下了四個世界冠軍,包括了所有世界大賽:1982年第九屆世界排球錦標賽冠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金牌,1985年第四屆世界杯冠軍,1986年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
這五支冠軍隊伍里,始終都有郎平的身影——前四年,她是隊內的頭號主攻手,1986年,她以助理教練身份出征。在日本的世界杯上,據統計,中國隊7場比賽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得了79分,扣球命中率48.6%。一時之間,“鐵榔頭”聲名鵲起。身高1米84的郎平,與美國隊的海曼、古巴隊的路易斯并稱為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成為很多對手重點研究的對象。
上世紀80年代的世界排壇,正是群雄并起之時,古巴、日本、美國、蘇聯豪強林立。自從在日本奪得世界杯冠軍后,中國女排立刻成為所有強隊的假想敵。郎平曾在自己的日記里寫過一件小事,那是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女排有一次去比賽場館練習時,正巧碰上日本隊,對方的主教練一看中國隊來了,趕緊讓陪練隊員脫下身上的背心,仔細一瞧才發現,原來陪練隊員身上的背心寫的都是中國隊主力的名字。
美國隊教練塞林格則不顧輿論質疑,在隊內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懊刻靾猿?小時的集體訓練,12個球員,沒有一個結婚的,而在訓練期間,她們誰都沒有正式的工作,為了排球她們什么也不干……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她們周游全球,打了近百場比賽,全隊只有一個信念: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冠!”
最終的決賽中,中國女排直落三局輕取美國隊,把金牌收入囊中。很多人恐怕都忽略了,直到那一屆奧運會,射擊隊許海峰獲得的金牌才使中國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中國女排成就世界女排史上首個“五連冠”后,全國上下各行各業掀起了一股學習“女排精神”的風潮,喊出了“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口號。通過媒體報道,大家知道了女排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的:她們的訓練場地簡陋,缺少專業設備,而且經費有限,出國比賽常常買廉價機票,住學生宿舍,即便這樣,每次出國比賽,只要飛行時間稍微長一點并且條件允許,主教練袁偉民就讓大家到機艙后面練深蹲。女排姑娘們對冠軍的渴望毫不亞于日本隊和美國隊。
前國家隊隊員張蓉芳比郎平大三歲,被郎平昵稱為“毛毛”,兩人一起打球,退役后又一起搭檔帶國家隊。初進國家隊的郎平給張蓉芳留下了非?!疤貏e”的回憶:“她1978年來國家隊,給我的第一印象,這個小孩特別逗,傻傻的,特別可憐又特別可愛,人特別瘦,特別高,臉特別窄,小孩似的沒發育開,頭發扎兩個刷子,翹在頭頂上,像立在天上一樣,顯得人更高了?!?/p>
郎平進隊后訓練有股狠勁兒,每天訓練結束她都要自己加練,張蓉芳回憶說:“她練蹲杠鈴的時候,腿太細、太長,不能正常做動作,屁股這么扭一下,那么扭一下,臉上的表情特難看,齜牙咧嘴?!?strong>正是憑著這股刻苦勁兒,郎平獲得了主教練的賞識,一進隊就得到了在各種大賽上場的機會,也慢慢練就了日后威震排壇的扣殺絕技。
“我可以想象,如果我沒有經歷過出國后‘一文不名,一無所有’的生活,一直留在中國,我的心態肯定也降不下來?!?/strong>郎平后來在自傳《激情歲月》里如此寫道。到了美國的她從零開始,不再背著“五連冠”的包袱,不再去計較別人怎么看自己,她甚至主動避開愛國華僑集中的加州,遠走新墨西哥州,因為她不想躲在別人的羽翼下。
為了盡快在美國立足,郎平在新墨西哥大學排球隊找了一份助教工作,學校給她的待遇是可以免費讀書。后來的幾年里,郎平曾為了生計“復出”,到意大利的一家俱樂部打球,還受邀執教八佰伴世界明星隊,物質生活終于慢慢好轉,有了房子、院子,也買了車。
1994年,正在香港帶隊比賽的郎平接到排協的電話,請她繞道北京,說有事情商量。到北京后,恩師袁偉民當面請求郎平回國執教。當時的中國女排進入新老更替、青黃不接的動蕩時期,盡管仍被眾人寄予厚望,但在1986年奪冠后的七年里顆粒無收,甚至在亞洲爭冠中輸給了泰國,漸漸淪為一支二流球隊。
女排的危機,郎平一直看在眼里,但此時的她,自己的生活也陷入了危機。她當時正在和丈夫協議離婚,女兒剛剛兩歲,撫養權仍無定論,一個家被生生分成兩半。面對恩師的懇求,郎平很猶豫,她最放不下的是年幼的女兒,回國執教意味著聚少離多。但最后國家體委球類司司長的一句話讓她下定了決心——“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

沒想到,十幾年后,當女排再度出現危機,郎平又成了力挽狂瀾的那個人。2013年,在排協的邀請下,她再度拿起中國女排的教鞭。而在這之前,郎平已經在意大利的俱樂部、美國國家隊、土耳其俱樂部轉了一圈,還回國組建了恒大女排并率隊奪得聯賽冠軍。
長期高強度的比賽和教練工作給郎平留下了一身傷病,身邊不少朋友都勸她不要再接國家隊這個擔子,連恩師袁偉民也讓她考慮身體,畢竟在上一次擔任主教練時,郎平的身體已經發出了警報,幾次在球場暈倒。但郎平說,自己心里對女排永遠都有一種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又把她拉向了女排,2013年,她第二次出任女排主教練。兩年后的女排世界杯,郎平帶領一支全新的女排時隔11年重回世界之巔,一年后的里約奧運會又摘下金牌——作為教練員的郎平,也獲得了一切可以獲得的榮譽。
2013年5月10日,郎平上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后在北京首次公開訓練。(圖 | 視覺中國)
當時國家已經改革開放,但辦體育的水平和思維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很多理念已經遠遠落后于國際。一個很小的例子是運動員的飲食,在比利時比賽時,晚餐吃牛肉,牛肉很嫩,沒有完全烤熟,還略帶血絲,郎平聽說這種吃法營養價值比熟透吃要高好幾倍,驚嘆地說“難怪歐洲運動員普遍壯實些”。后來又看到古巴隊早餐吃火腿、雞蛋,中國女排隊員們也開始改變過去早餐不吃肉食的習慣。
郎平有暈車、暈機的毛病,每次出國比賽,一下飛機都會暈乎乎的,花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給訓練和比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有回訪問美國時,和女排同機的有一支洛杉磯少年足球隊,在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中,少年們一個個戴著耳機邊聽邊唱邊扭,精力旺盛。“這說明他們身體的適應能力很強,這方面我們中國運動員是有很大差距的。”郎平善于觀察、喜歡思考的習慣為她后來的執教帶來了很多幫助,也讓她開闊了眼界,加深了對排球、對體育的思考。
后來雖然郎平在北京奧運會上率隊擊敗了中國女排,但賽后也沒有出現大家擔憂的鋪天蓋地的指責聲。如今回過頭去看第一次執教中國女排,有人覺得郎平沒有率隊拿到世界冠軍留有遺憾,但郎平不這么想,“我覺得拿世界冠軍最好了,但是世界冠軍只有一個,不可能人人都拿,只要盡力就足夠了,對我自己而言我是沒有遺憾的”。
2008年8月9日,郎平作為美國女排主教練在北京奧運會與日本隊的比賽中指導隊員。(圖 | 視覺中國)
有一件事情對郎平觸動很大,苦練近10年的美國隊在洛杉磯奧運會上與金牌失之交臂后,主攻手海曼選擇退出國家隊,去日本的大榮隊打球,1985年在一場比賽中突然暈倒,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心臟停止跳動,死于心血管疾病。她的主教練塞林格深受打擊,為了紀念這位愛徒,他還去了大榮隊當教練。對海曼的死,郎平也很震驚,她和海曼雖然在球場上是對手,但私交很好,每次去美國或者在其他地方的比賽中遇到,兩人都有很多話談,從比賽訓練、傷病困擾到戀愛、結婚……在競技場上浮沉近40年后,郎平對體育已經有了更為超脫的看法。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