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24日起,西北LNG市場價格嘗試走高,日漲幅在50-220元/噸不等。目前區內主流成交在5020-5280元/噸。本輪冷空氣帶來的降溫或支撐LNG市場價格繼續走高。12月26日,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李鑫媛透露。
李鑫媛認為,目前西北LNG價格止跌反彈,這是因為20日西北地區冷空氣來襲,天氣降溫,再加上前期LNG廠出貨較為順暢,它們對價格推漲心態明顯;此外,近日華北、東北、西北等地氣溫將繼續下降,下游需求有增加預期,受此提振,LNG價格繼續試探性推漲。
據了解,國內天然氣供應不甚緊張,是因為自11月15日北方全面供暖開始,截止到12月13日,中石油累計向國內供氣174.06億立方米,同比增加9.66%,單日供氣量達到6.84億立方米的歷史高點,較去年供暖季日高峰供氣量高出約9.97%。
因此,很多山東等地石化企業開始恢復生產化工原料。而此前,因為預期今冬用于醚后碳四的液化石油氣供應緊張,這些企業已經早早關門了。
但是,中石化《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天然氣市場將繼續保持供應緊平衡局面。天然氣供應能力將提升,基本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但在煤改氣等政策推動下,部分地區需求增速超過基礎設施建設增速,需求高峰期仍將存在供應緊張形勢。
其實都是天然氣供應和價格導致的,只要價格合適,供氣過于緊張就不會發生,因為全球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一位石油央企專家認為。
緊平衡下的漲價
自24日起,西北LNG的價格嘗試走高。以蘭州為例,自12月1日起氣溫就開始下降,從1日的最低零下4度降至26日的零下6度,而到29日起氣溫更是降至零下11度。
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蘭州居民的天然氣需求開始上漲,12月7日,蘭州物價局宣布,當天起蘭州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從1.64元/立方米,上浮為1.94元/立方米。
天然氣漲價的原因是,冬季需求增加和供應需要額外費用,一旦進入天然氣需求淡季,其價格將下降。
目前天然氣供應是可以滿足的,中石油為了今冬的天然氣需求,已經安排了最大量的天然氣供應。上述石油央企專家介紹。
其實,不僅居民天然氣供應可以滿足,甚至很多化工廠也開始恢復生產過去,冬季天然氣供應不足,這些企業到了冬天就不得不停產。
近日,山東部分停工煉廠恢復開工,醚后碳四供應量有所增長,區內供應緊張局面出現緩解。
過去山東冬季天然氣供應不足,因此它們經常停工,但是12月后,因為中石油天然氣供應量大幅上升,因此醚后碳四產品也大幅上升,這對永鑫能源等公司的利潤有較大提升。金聯創內部人士說。
李鑫媛認為,目前天然氣供需下游需求較為平淡,暫無明顯利好,因此地方貿易商囤貨心理不強,整體以觀察為主,但考慮到降溫后城市燃氣用量增加,后期價格仍有繼續推漲可能。
-
多舉措保供
其實,通過今冬天然氣供需的博弈,國家相關部門和石油央企對未來如何保證天然氣供應有了新想法。
中石化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天然氣市場將繼續保持供應緊平衡局面。天然氣供應能力將提升,基本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但在“煤改氣”等政策推動下,部分地區需求增速超過基礎設施建設增速,需求高峰期仍將存在供應緊張形勢。
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預計將達277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近8%,實現超預期增長。其中,“煤改氣”推動城市燃氣用氣增長,經濟形勢回暖以及旺季供氣短缺預期拉動工業用氣需求,社會用電需求帶動發電用氣。
在需求強增長的帶動下,加大國內資源勘探開發成為重大戰略,三大石油公司均加大了油氣勘探開發力度。預估2018年國內產量將達160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8%,其中頁巖氣等非常規氣產量占比將達14.2%。
同時,LNG接收站建設加快也為進口增長提供了硬件支持。2018年,中石化天津、中國海油深圳、新奧舟山等多個新建LNG接收項目投產。目前,中國已經投產LNG接收站22座,總接收能力每年近7000萬噸,為中國天然氣進口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此外,2018年1月份,中國調整進口天然氣稅收優惠政策,相應提高了進口環節增值稅的退稅額,企業進口積極性得以提升。報告預計,2018年我國進口天然氣將達119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近30%,其中管道氣增長18.5%,LNG大幅增長近40%。
余皎表示,正是產供銷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保障了中國天然氣供應。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預計2019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將達30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增速下降7個百分點,供需有望實現緊平衡。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