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河南省發改委也印發了《關于建立和推行差別化污水處理收費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采取以重點污染物、環保信用評級相結合的方式,依據企業排放的污水主要污染物項目污染程度、環保信用評價級別,按照少排放低污染者少付費、多排放高污染者多付費、激勵與約束對等的原則,核定收費標準。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環保企業又迎來多項利好。
近期多個省份推出的相關政策顯示,按照污染者付費和補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污水處理費、固體廢物處理費、水價、電價、天然氣價格等收費政策將向環境企業傾斜,創造更加有利于環保投資、營運的環境。
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9月下旬公布的《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實現污水集中處理的建制鎮,全面建立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建立與污水處理標準相協調的收費機制,探索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健全城鎮污水處理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
同時,按照補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和調整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標準,2020年底前全省城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激勵機制;鼓勵城鎮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市場化運營,已經形成充分競爭的環節,實行市場化定價。
青海省發改委價格處對外提供的此項政策解讀介紹,將通過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實現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讓污染者、使用者付出應付的成本,讓保護者、節約者得到合理的收益。通過價格機制調節利益分配,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就有激勵、違背綠色發展要求的就受約束,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保的動力。
按照上述意見,青海省將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務;進一步完善城鎮供水價格形成機制,全面推行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完善差別化電價政策,適時取消對高耗能行業的優待類電價,及其他各種不合理價格優惠政策;完善峰谷電價形成機制;完善部分環保行業用電支持政策,2025年底前對污水處理企業用電、電動汽車集中式充換電設施等免收基本電費。
9月30日,河南省發改委也印發了《關于建立和推行差別化污水處理收費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采取以重點污染物、環保信用評級相結合的方式,依據企業排放的污水主要污染物項目污染程度、環保信用評價級別,按照少排放低污染者少付費、多排放高污染者多付費、激勵與約束對等的原則,核定收費標準。
各地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也不斷做大了環境企業的盈利空間,催生了環保行業的投資機會。攝影/章軻
同時,污水處理收費標準與企業的環保信用評級相結合。評價結果為誠信(綠色)級別且得分不低于98分的企業,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在以重點污染物為依據確定的征收標準基礎上減收10%;評價結果為不良(黑色)級別的企業,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在原基礎上加收50%。
此外,云南、內蒙古等省區近期出臺的有關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也提出,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體系、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以促進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
云南省提出,在嚴格開展成本監審的基礎上,統籌考慮當地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成本以及企業、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費標準。鼓勵地方根據企業排放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濃度、環保信用評級等,分類分檔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促進企業污水預處理和污染物減排。鼓勵更多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服務,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和運營效率。
內蒙古明確,加快構建覆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價格機制,推進污水處理服務費形成市場化,逐步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費基本覆蓋服務費用。2020年底前實現城市污水處理費標準與污水處理服務費用大體相當。具備污水集中處理條件的建制鎮全面建立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并同步開征污水處理費。
各地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也不斷做大了環境企業的盈利空間,催生了環保行業的投資機會。
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環境政策專家駱建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環境治理市場需求的加大,當前,環保行業也面臨著破舊立新、重塑產業發展動力的挑戰,以環境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為目標的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有環境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各地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政策陸續落地后,曾經屢屢發生的地方政府拖欠、不足額支付企業相應款項的情況有望得以改善,這有助于環境企業正常運營和可持續發展。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