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國企改革新突破?
在10月17日舉行的“21世紀國際財經峰會2018年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在增加非國有股權占比的同時,推進國資監管體系的改革同樣重要。
在此之前,剛剛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提出,要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同時大力支持和帶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如果單從官方數據來判斷混合所有制發展狀況,可能會感覺到一個悖論。國資委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6年底,央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比例從65%,提高到了超過68%。換言之,有近70%的央企是混合所有制了。”張文魁介紹稱。
如今,混改再次推進了近兩年時間。若按照上述推進速度估算,目前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占比有可能已突破70%。
“既然70%的央企已經實現了混改,那么為什么在座談會上,還要將混改列為國企改革的重點突破方向?這就是悖論?!睆埼目硎?,這說明在過去幾年的混改過程中,可能遇到了一些瓶頸問題亟待解決。
所以,下一步形成新的推動力便顯得至關重要。
而對于國企改革,一個最主要的觀點是需要引入非國有股東。這在張文魁看來,非國有股東的持股比例問題,關乎國企改革能否形成突破。
“要引入持股比例高的股東,這是真正的突破。過去幾年我們做了一些研究發現,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存在一個股權拐點,這也是我的一個理論假說?!睆埼目硎?。
據其測算,非國有股東持股比例達到33.4%的時候,才有可能促使國企原有的經營機制,發生較為實質性的改變。
尤其是上市公司,引入的一些中小股東效果并不明顯,對改變經營機制沒有多大用處,反而會因資本市場波動對其產生一些傷害。
“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所以,下一步我們的混改要在已實現混合所有制的企業里增加非國有股的比例,特別是要構造非國有的大股東,使他們的持股比例明顯上升這才是正道?!睆埼目J為。
即便引入了非國有的股東,同時跨越了上述33.4%的股權拐點,是否就意味著這家國企的經營機制會變得更加市場化,促使公司治理更加現代化、規范化呢?張文魁認為,這其中還涉及另外一個問題。
“國資監管體系與混合所有制是否兼容?”張文魁說,如果不能實現兼容,最后搞了混改的國企,公司機制很難如預想的那樣實現真正的轉換。
此前已進行混改的企業,如果仍然被既定的國資監管所覆蓋,可能會被傳統體制機制同化的問題也需要警惕。
“萬科原有的國有股比例低,也是一家比較市場化的企業?,F在被深圳地鐵國資收購過去了之后,經營機制雖然不會突變,但是有可能出現漸變,如果被納入到國資監管序列中,就會被舊體制舊機制一步一步同化,這是很值得警惕的?!睆埼目赋?。
所以,他認為,“我們一方面要推進國企混改,另一方面還要推國資監管體系的改革。”
張文魁將國內與國外企業的國資管理體系對比后發現,相比于國外,我國有一套非常復雜的國資監管體系,“在這樣一個密密麻麻、繁瑣復雜的監管體系之下,混合所有制企業想搞好,其實是很難的,這也會嚇退有意參與國企混改的非國有投資者?!?/p>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