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增長使得液化天然氣供需旺盛的局面持續,隨著環保的督察力度不斷加大、“煤改氣”措施的實施,推動了天然氣的需求增長,價格持續上漲。去年一度在南北多省蔓延的天然氣“氣荒”。隨著采暖期的臨近,“氣荒”問題再次引起廣泛關注,17年“氣荒”會否再現?
2018年天然氣價格漲勢相對溫和
今年以來天然氣價格呈現先跌后漲態勢,第一季度延續2017年年末跌勢一路下滑,后期價格則呈階梯式上漲態勢。
從漲幅來看,今年二季度以來天然氣整體漲幅在4.97%,而去年有8.27%的下跌,相比較去年走勢有所上漲。第三季度天然氣整體漲幅在17.36%,去年第三季度天然氣整體漲幅在29.12%,相比較而言,今年漲勢相對溫和。去年天然氣暴漲出現在第四季度,從2017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21日,天然氣市場均價從3804.62元/噸漲至8005元/噸,上漲了110.4%,幅度較大。2018年進入第四季度,曲線較去年有所偏差。從2018年10月1日至今,天然氣價格震蕩上漲,市場均價從4031.25元/噸漲至4462.5元/噸,漲幅在10.7%。限氣是推動LNG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西北限氣消息傳出,市場價格大幅上調,限氣力度在35%-50%,各工廠市場負荷驟降,一時間市場心態轉好,下游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積極入市補貨,價格有所推漲。
目前氣溫還不算低,隨著氣溫逐漸下降,氣耗增多,管道氣需求有所提升,進口LNG開始發揮保供作用,天然氣市場將有所上漲,但去年暴漲很難再現。
冬季天然氣供給壓力大國內上游具有漲價基礎
根據發改委的數據,今年前1-9個月我國天然氣消費量2017億立方米,同比大增18%,供給端上1-10月國內產量同比增長6.3%至1295億立方米,進口量同比增長33.1%至7206萬噸。據測算,假設國內天然氣產量以及進口量保持平穩,那么全年天然氣供給缺口將達到87億方,天然氣價格具有上漲基礎。
近日,多地上調了天然氣價格。
例如:浙江發改委已經將非居民天然氣門站價從2.19調至2.85,漲幅達30%;
北京市發改委決定,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本市非居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上浮0.23元/立方米;
廣東省云浮市發改和改革局,決定從2018年11月15日起調整云城區居民生活用氣價格,決定對居民用氣價每立方米4.15元調整為4.45元,非居民用氣價每立方米由4.7元調整為4.95元,并相應調整云城區居民生活用氣階梯價格;
湖北省孝感市擬定居民用氣基準銷售價格由現行每立方米2.68元提高為2.80元;
哈爾濱上游供氣企業自2018月10月20日起,將哈市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上浮20%,經測算,將增加哈市非居民用天然氣購氣成本0.33元/立方米。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氣銷售價格由現行每立方米3.40元調整至3.73元,涉及“煤改氣”的非居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由每立方米3.30元調整至3.63元。
……
此前,中石油為了應對今年冬季天然氣供需緊張的局面,就已經于今年8月在各地開始組織2018年天然氣購銷補充協議。補充協議中對采暖季居民用氣門站價不做調整,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根據氣源的不同上漲幅度也不一樣,管制氣(國產常規氣、進口管道氣)可以在基準門站價基礎上上浮20%,非管制氣則可在基準門站價基礎上上浮40%左右。
此次多省市的調價行為相當于從政府層面確立了冬季天然氣漲價邏輯,考慮到現在已經進入采暖季,供給缺口將爆發,將有更多地區大概率跟隨漲價。
國內充分應對天然氣需求情況
雖然天然氣預期供應偏緊,但今年以來我國扎實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從中央到地方未雨綢繆,天然氣供需平衡情況好于去年,民生用氣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高級經濟師劉滿平表示,截至10月份,已落實天然氣市場可供資源量2635億立方米,比去年實際供應量增加249億立方米。另外,從石油石化公司獲悉,今年已采取多項措施確保今年冬天“氣荒”不會再來。首先是進口,針對去年中亞國家出現極端天氣導致設備出問題的情況,今年做了很多應對工作。其次,石化、石油自身也在加大產氣力度。據了解,為保障供暖季天然氣供應工作,中石化計劃今冬明春供應天然氣181.7億方,同比增長17.7%。
天然氣“氣荒”難以出現
綜上,雖然隨著北方氣溫降低供暖需求將逐步加大,市場價格將逐步上升,但由于今年從中央到各企業的充分準備,無論從產量還是進口量較去年都有所增加,加之目前接收站為了調峰度冬已經儲備充足的進口LNG,接收站量足價優。因此去年的暴漲很難再現。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