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供暖季的來臨,新一輪錯峰限產啟幕。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首個攻堅期,今年秋冬季多地高排放行業錯峰生產方案脫離了以往的一刀切模式,規定更為細化具體,以污染定企業開關。目前鋼鐵、焦炭等開工暫無明顯受限,再加上企業提前備戰,今年錯峰限產影響大概率低于預期。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除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也被列入重點區域范圍。
今明年秋冬春三季,各地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目標,環保政策日益趨嚴,環境監察和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強。要求到2020年10月底前,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地鋼鐵企業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新項目必須達到超低排放要求,比特別排放標準嚴格很多。
當下的秋冬季成為首個攻堅期,近期以來區域版和地方版行動方案密集出臺。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指出,今年的攻堅行動方案將重點以高排放行業錯峰生產作為狠抓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總體考慮是,更加強調科學施策、精準調控,嚴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基于污染排放績效水平實行差別化管理。
山東省《關于組織實施2018-2019年度重點行業秋冬季差異化錯峰生產的通知》要求,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7個通道城市的鋼鐵、焦化、鑄造等行業企業在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期間采取錯峰生產。各市可根據空氣質量適當延長或縮短錯峰生產時間,但錯峰生產實施時間zui短不得少于2個月,且必須包含2018年12月份和2019年1月份。
在時間上靈活的同時,規定也更為明確、具體,這表明,污染排放量多少,已成為企業是否在秋冬季停限產的定盤星。近日山西省太原市公布了《2018年至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取消統一的限產停產比例,因地制宜推進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避免簡單化、絕對化一刀切。同時,根據采暖期月度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適當縮短或延長錯峰生產時間。
河北明確,今冬明春,對部分生產工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產品中端的企業,錯峰20%-30%;對僅達到現行污染物排放標準、產品低端的企業,錯峰50%-60%;對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不符合現行行業產業政策,或未按期完成2018年-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改造任務的,全面停產治理。
河北某焦化企業負責人說,去年環保政策下產能受到了限制,之后企業進行了升級改造,提前做了其他準備。對于今年秋冬季而言,目前現有的環保設施已較為完善,產能先進,環保政策影響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限產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鋼鐵主產區,今年新增的汾渭平原區域為焦炭主產區,而其中有部分焦化公司仍難以達到環保標準。根據海通煤炭的估算,如果今年 26 2 、汾渭平原以及長三角焦炭行業均按30%限產,將帶來月均產量下降約350萬噸,相當于月供給減少10%,遠高于去年的5%。目前,進入11月采暖季環保限產已經逐步開啟,具體公布方案的地區中,臨汾、呂梁整體限產幅度在50%以上,江蘇徐州部分焦企開始逐步限產30%-50%,隨著11月15日采暖正式開始,限產范圍將逐漸擴大,焦炭供給或將進一步緊張。
不過,山西有焦化企業表示,當地部分焦化企業有供暖供氣任務,屆時不乏部分焦企開工率反而將有所提升,或增加市場焦炭供應量。而且,內蒙古等其它產區焦炭供給未受影響。冬季采暖限產或許對焦炭推漲有一定利空。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