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水軍”現象愈演愈烈。以至于有的人專門成立公司——從事敲詐勒索、強迫交易、詐騙、非法經營、尋釁滋事、侮辱誹謗、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活動。
據深圳網警消息稱,2017年5月,深圳網警在前期縝密偵查下,成功偵破一起“網絡水軍”非法經營案,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葉某(男、30歲),路某峰(男、31歲),目前,深圳網警已聯合羅湖公安分局對其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經查,犯罪嫌疑人葉某于2015年成立深圳大百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并任法人,該公司自成立以來,以互聯網公司為外衣,涉嫌從事有償刪帖、有償公關等非法網絡活動的情況,并從中非法牟利224900元。
目前,深圳網警已聯合羅湖公安分局對葉某、路某峰等主要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什么是網絡水軍?網絡水軍干了啥?
網絡水軍是指一群在網絡中針對特定內容發布特定信息的、被雇傭的網絡寫手。他們通常活躍在電子商務網站、論壇、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中。
但該稱呼并非正式的學術概念,通常認為網絡水軍是指由公關公司、網站等機構操控,以獲取利益為目的,通過發帖、刪帖等方式為他人造勢、來獲取報酬的網絡人員。
他們通過偽裝成普通網民或消費者,通過發布、回復和傳播博文等對正常用戶產生影響。
一句話形容:只要給錢,什么都能發,什么都能刪。
可能有人會認為水軍們沒有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但是細數一些“網絡水軍”在過往一些案例中呼風喚雨的輿論操縱能力相信會令人記憶猶新。
典型案例:霸王事件
2010年7月14日,香港某娛樂八卦媒體刊登了一篇題為《霸王致癌》的文章。
文章爆料超級明星成龍、王菲代言的霸王品牌旗下洗發水產品含有致癌物質二噁烷。當天,國內各大網站紛紛轉載此篇報道,引起軒然大波。
后來,雖然經權威部門證實報道不實,霸王的商譽卻已受到嚴重損傷。
典型案例:“艾滋女”事件
2009年10月,一名自稱“閆德利”的寫手在博客上發布一份共有279個電話號碼的“性接觸者通訊錄”,并稱自己于2009年9月初被檢查出感染艾滋病。
該文稱,被曝光的電話號碼大都分布在北京、保定、石家莊,還有廣東等南方省份的“接觸者”與當事人閆德利的照片。此事經網絡輿論的傳播、放大,尤其是少數人和網站的故意發帖炒作,一時間引發輿論關注熱潮。后經證實完全是子虛烏有。
深圳警方持續開展“凈網”“安網”專項行動
面對日趨復雜的網絡輿論環境,今年以來,公安部組織各地公安機關重拳出擊,成功偵破自媒體“網絡水軍”團伙犯罪案件2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7名,關閉涉案網站31家,關閉各類網絡大V賬號1100余個,涉及被敲詐勒索的企事業單位80余家。
截至目前,部分涉案人員已被判處有期徒刑,一批重點案件已被移送起訴,其他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據了解,深圳警方將持續推動開展“凈網”“安網”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努力維護網絡安全有序環境。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