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危機的做法,暗藏著不同企業乃至整個行業未來的走勢。
2019,危機重重
過去的2018年,因為房地產限購、刺激政策消失、原材料成本高昂等外在因素影響,導致消費不振,整個家電業的走勢并不好。這其中,有一直在刀口上搶市場的彩電行業,有剛步入低迷周期的冰洗行業,當然也包括前兩年連續大年,但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出現量額雙降的空調業。
據產業在線監測顯示,2018年10月家用空調生產772.6萬臺,同比下滑20.4%,銷售750.65萬臺,同比下滑13.9%。其中內銷出貨495.32萬臺,同比下滑24.1%,出口255.33萬臺,同比增長16.4%。2018年第四季度,整個空調行業的走勢仍是繼續下探向下,而且總出貨量的降幅較9月繼續加深和擴大。
大環境不好,誰都在遭殃,未來有風險,誰都有擔心,這就是目前家電業的整體形勢。
然而,面對行業性的危機,有人看到的危險,有人看到的則是機會,判斷這個行業未來是否有機會,得看活在這個行業里的企業到底怎么做。與很多品類的企業單打獨斗不同,近一段時間以來,空調行業的積極,似乎讓人看到了明年的“豐收”。
比如格力、奧克斯、TCL等企業最近都有動作。格力舉辦了區域經銷商會議;奧克斯舉辦了“深耕零售,賦能贏未來”發布會,發布了以品質空調選購新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再造好空調一級空調全新認知標準白皮書》,正式開啟“品質革命3.0”時代;TCL空調以“精品賦能·同創未來”為主題,召開了2019年全國代理商峰會,推出了全新的數字分銷體系,旨在提升渠道運營的效率,同時正式發布年度旗艦精品U-潤系列,重磅加碼精品提升,與代理商一起攜手布局2019年國內市場。
諸如此類動作的還有很多很多,而且不僅僅是相對比較大的品牌,包括一些中小品牌如賓維、夏科普等,都積極與經銷商溝通,共同挑戰未來的更為兇險的2019年。
雖然不是同盟,但是這種行業性集體而動,值得點贊。面對外界客觀存在且短期內并不會消失的危機,我們不能束手待斃,而是應該想一切可能來調動大家的激情。唯有這樣,才能從艱難的市場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在空調行業剛剛出現量額雙降等不利跡象的時候,空調企業就率先而動,凸顯了它們整體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強。
這種不謀而動的行為,也是空調行業至今能保持較高行業毛利水準的原因。空調行業的企業,都會保留一定的利潤空間,而不是為了規模不聞不顧,拼命地殺價。
這種默契是多年市場競爭后產生的,比如在原材料價格瘋漲后,大企業帶頭中小品牌參與的價格上調,而不像競爭同樣激烈的彩電行業,有些互聯網品牌為了在規模上迅速上量,而采用近乎成本價的低價傾銷,又比如現在開始走向低迷的冰箱和洗衣機行業,也是各顧各的,并沒有價格聯盟或行業領軍企業為了行業為了產業的振臂高呼情形發生。
可能家庭對空調需求更多,一件不夠,同時加上這些企業如此用心經營自己的行業,未來的空調業依舊是家電業的最大看點之一。
不過空調企業的做法,值得其他行業的家電同行學習,特別是一些產業龍頭,應該站出來對一些干擾行業正常價格秩序以及正常利潤空間的行為說“不”,這樣帶頭的企業多了,一些想通過不盈利的手段攪局市場的行為自然也不會受人待見。要不了多久,行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強,即便面對形勢復雜多變的年份,也能坦然面對了。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