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P2P行業,再無‘小而美’”、“‘小而美’網貸平臺將被清退”的論調淹沒了網貸圈。事實真是如此嗎?業內人士指出,監管的意思應該說是清退1億元以下的不合規平臺,并不是全部要勸退。其實,有些平臺本身就不在正常經營了,所以才被清理,不會因為平臺小就關停,監管層從來沒說過平臺小就要關停,更不會不會存在無緣無故把能通過合規整改的小平臺叫停的情況。
可能部分人對P2P監管有點“談虎色變”,只要稍微動動腦子想一想就會明白,中國是法制社會,無論多大權利的機構都不可能做超越法律的事情,每個P2P平臺都牽扯大量的出借人、借款人、平臺從業者,如果搞運動式的監管,強制正常運營的平臺退出,那后期的法律責任是要壓垮平臺者承擔的…
近期,“杭州將清退存量不足1億元的網貸平臺”的消息在網貸圈流傳。11月16日,浙江省麗水市P2P平臺金滿贏發布公告稱,根據國家出臺的監管政策,億元級以下平臺需良性清退。
一時間,“P2P行業,再無‘小而美’”、“‘小而美’網貸平臺將被清退”的論調淹沒了網貸圈。事實真是如此嗎?
平臺存量是清退標準?
“‘小而美’網貸平臺將被清退”的傳言興起于浙江杭州一家車貸平臺的結清公告。11月8日,杭州做車輛質押的網貸平臺予財緣披露分期業務結清公告。公告指出,自6月下旬以來,行業環境持續惡化,P2P暴雷、跑路事件頻發導致出借人資金受到損失。國家相繼出臺各項監管政策來保障出借人利益,由于平臺沒有達到備案要求而收到金融辦清退通知。
予財緣清退消息一出,“杭州將清退存量不足1億元的網貸平臺”的消息就在網貸圈流傳,有媒體報道指出,杭州多家在運營的網貸平臺確認了“存量不足1億元的平臺將被清退”這一消息。
11月23日,上海網貸平臺板凳理財更是在公告直言,“因存量資金過小,國家互金整治辦建議良性退出”。
板凳理財官網披露,其是上海鎬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鎬豐資產”)推出的網貸平臺。鎬豐資產是由國資企業北京善得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一家專業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以車輛抵押貸為軸心,全面開展車輛抵押貸業務模式。
而在11月16日,浙江麗水車貸平臺金滿贏也發布了相關的轉型公告稱,根據國家出臺的監管政策,億元級以下平臺需良性清退,即日起,金滿贏平臺將不發放標的,關閉充值通道。
關鍵要看業務合規性
隨著上海、浙江兩地平臺明確表示因存量小而被勸退,一時間“P2P行業,再無‘小而美’”的論調淹沒了網貸圈。“小而美”的網貸平臺真的要被大批清退嗎?
對此,存量在1億元左右的杭州某網貸平臺聯合創始人及CMO王峰(化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應該說清退1億元以下的不合規平臺,并不是全部要勸退。
據王峰了解,杭州有個別存量在1億元以下的平臺行政核查都完成了。“不合規的就勸退,監管是有這樣表態的,至于說1個億以下平臺就要被清退就沒有邏輯可言了。更有甚者有傳明年5到10億元規模的平臺也要被勸退,這些都是不合邏輯的。”王峰表示。
杭州金融科技自媒體“Finten見聞”創始人程公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證實,“杭州也有待收1億元以下的平臺收到了行政核查通知”,意味著杭州并沒有全面清退待收1億元以下的網貸平臺。
《國際金融報》記者也聯系了杭州市金融辦,杭州市金融辦工作人員表示,市一級金融辦暫無相關通知,不清楚具體情況。同時,記者從北京、上海、江西、南京、安徽等多地平臺處了解到,各地都未收到監管層出具的相關通知。
而《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發現,上述自稱“未達到備案要求被清退”的予財緣,及“因存量小而被勸退的”板凳理財、金滿贏,他們均存在信息披露和銀行存管方面的硬傷。從平臺官網了解到,予財緣、板凳理財、金滿贏對于監管要求披露的平臺運營數據、股東背景及運營團隊等資料,皆存在未披露或未充分披露的情況。
銀行存管方面,也是上述被清退平臺的一道檻。予財緣并沒有引入銀行機構作為平臺的資金存管方,而是與第三方支付通道富友支付達成合作,平臺用戶的資金操作均在富友支付體系內劃轉,板凳理財、金滿贏也未上線銀行存管,這與監管要求明顯不符。
此外,工商資料顯示,予財緣運營主體哈雷資管在2018年7月31日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目前仍未移出。
11月22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金滿贏詢問退出的具體原因,金滿贏客服強調,就是公告里面說的原因。而當記者問及金滿贏為何未上線銀行存管、信息披露不完善等情況時,對方直接掛斷了電話。
律師觀點
肖颯律師(一線互金律師)
全國范圍內,網貸備案不會唯“規模論”,還是更看重合規性和發展前景,當然也會考慮波及的出借人群體的大小。
從颯姐辦案經驗看,其實小平臺具有“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待收1-2個億,要想清清爽爽退出,結果可控。
跟區金融辦、經偵等部門協調,出具清退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資產處置(含回款資金)。只要出借人能夠按照自主意愿,先確認債權,再協商債權變現方案,集體決策給予催收團隊或第三方托管團隊時間,加之,應急措施和處置方案。對于小平臺而言,順利把燙手山芋放下,還是很有希望的。
除非有特殊原因,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不會對退出規模進行直接“一刀切”。也許,對于一些平臺,可能進行“窗口指導”,建議在運行還沒出問題的時候,提前考慮好“后路”。
(本段內容摘自肖颯律師對外發布的文章,未經作者本人許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何律師(某大型律所互金行業律師)
從整個監管的大背景來看,P2P整治必將經歷大幅度減少經營主體規模的過程,這樣才能夠最終實現牌照經營。而當備案真正實現牌照化的時候,從風險控制角度而言,具備雄厚股東實力的平臺是監管部門的最佳選擇。
對于合規的小型互金平臺,我們建議盡快增強自身機構股東實力。可通過2中方式引入新股東:(1)通過并購重組的方式引入風控能力強、抗風險能力強的實力股東,平臺可轉型成為新股東的資產端,繼續開拓資產端業務。(2)被實力雄厚的國企、上市公司并購,裝入股東優質資產。
而本次杭州、北京爆出的清退平臺,或多或少都存在合規問題。我們猜測監管擔心的是部分問題小平臺,沒有經營能力和持續經營的意愿,仍然帶病沖刺備案,妄圖備案后可以套現離場。現在先清退問題小平臺,也可杜絕此類現象。
文斯(互金跟投分析師)
“雙降”這個詞在P2P行業傳播已久,大部分平臺自從2017年起開始向金融監管部門報送業務數據。嚴格執行雙降已經深入人心,各網貸機構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不得增長業務規模。如果真正一刀切的方式來處理,勢必迎來合規小規模平臺的不滿,甚至引發不穩定性因素。
杭州和北京爆出的小平臺清退事件,多是合規程度不高甚至是問題小平臺,在問題平臺的處理進程中,優先處理小規模問題平臺必然是首要。所以希望大家看信息要追本溯源,不要被信息誤導。
對于合規的小平臺,我認為存在3種結果:
(1)合規檢查后業務規模可做增量。
(2)引導發生合規機構之間的并購重組。
(3)因無法滿足備案條件而退出(備案細則未發布,暫時未可知)
而最終的備案方式和流程,我個人認為會采用”申請審批制度“,類似IPO過會審核的方式。畢竟P2P平臺是在運營企業而非許可經營企業。
現在還沒有發布具體的備案門檻規則,我個人認為可能會參考:業務合規性、機構實力、股東實力、成立時間、注冊資本、董監高履歷、業務能力(不良率情況)、業務特色、業務規模可持續性、盈利能力、風險等級(群體投訴、逾期情況)等方面綜合評估。
誰審批,誰負責的大背景下,我認為P2P的備案審核,嚴格程度不下于IPO審核。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