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今年保險公司被罰的全貌也越來越清晰。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5日,財險公司合計被罰超過1億元,超過保險行業處罰總金額的一半。
從單個公司來看,大型財險公司依然銀保監會處罰的重點。例如,今年上半年,上半年,保險公司三家上市財險公司罰單排名位列前三,其中,某財險公司被罰超過千萬元。下半年以來,財險公司被罰金額排名中,大型財險公司依然是重點。
實際上,財險公司被罰最普遍的原因是“虛列項目套取費用”。其中,車險領域更是財險公司虛列財務報表、套取費用的重災區。
例如,12月11日,湖南保監局下發的處罰函顯示,經查,某產險公司衡陽中心支公司在2018年1月208號財務憑證中,通過“業務及管理費-服務費”科目報銷1筆費用15.01元,實際用于購買車務服務券贈送給車險客戶進行油卡充值。
再如,江蘇保監局此前下發的處罰函顯示,某大型上市財險公司存在兩大違法行為:一是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二是虛列財務費用。
車險競爭激勵監管加大處罰力度
今年以來,監管壓力倒逼財產險公司強化費用管控,銀保監會(不含地方監管局)針對險企違規經營累計開出超過40張監管函,尤其關注財車險等財險銷售端的市場亂象,共計約30余家財產險公司受牽連,不少財險公司因為車險違規被處罰。
無論是虛列費用、還是編制虛假材料,均與財險公司在車險市場的“拼費用”不無關系。就今年財險處罰頻發的情況,東北證券(000686,股吧)研報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其一,車險是紅海市場,險企間的手續費競爭尤為激烈;其二,商車二次費改落地后,部分險企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將賠付節省的費用轉投銷售環節;其三,為了迎合監管要求,調低費用率(調高賠付率)。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