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爆發之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2016年短視頻逐漸成為風口,2017年“老鐵666”的快手順勢登頂,2018年伊始借著直播答題風口、今日頭條的導流以及營銷造勢,全民中了抖音的毒,“南快手、北抖音”的格局基本形成。
2018年3月,因抖音在騰訊旗下多款產品被屏蔽,頭條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將騰訊告上法庭,引發了著名的“頭騰”大戰,這也迫使騰訊重啟微視入局短視頻。除了騰訊,相繼入場的還有百度、阿里、新浪微博、愛奇藝、360等諸多互聯網巨頭。
然而,即便是BAT傾其之力連推數款短視頻產品,也未能躋身短視頻頭部玩家行列。在即將踏入2019年之際,雖然入局者眾多,但短視頻格局短期內依舊難改,頭部玩家仍是抖音和快手。
另一方面,今年短視頻“魚龍混雜”的問題尤為突出,短視頻平臺幾乎全部深陷于被約談、下線、關停整改的囹圄中。與MCN機構之間的合作模式尚未探索成功,補貼糾紛時有發生。2019年,短視頻行業的發展又會有怎樣的趨勢呢?
BAT齊入局,短視頻在爆發前夜
據中國產業信息數據顯示,近年來,短視頻行業融資熱度持續上升;2016年為41筆,2017年前三季度就達48筆,超過2016年全年融資次數。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4月共發生了8起融資案例,即平均不到三天時間就有一起短視頻融資。
在短視頻融資熱度持續攀升之下,短視頻APP數量也不斷增長。據PC6下載站數據顯示,到今年9月,短視頻APP數量達651款。BAT自然是這龐大的短視頻APP潮中的一員。
今年10月份,在《騰訊的短視頻焦慮:“機海戰術”,尚能飯否?》一文中,據藍鯨記者調查發現,在APPstore上,騰訊開發并上線的短視頻平臺有微視、有視頻等13款短視頻產品。10月8日,騰訊正式上線短視頻APP音兔,11月16日又推出短視頻App“哈皮”,定位類似皮皮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騰訊方面共推出15款短視頻產品,數量之多堪稱業內首位。
緊隨其后的是百度,2018年1月,百度推出一款名為“Nani小視頻”的短視頻產品。同年8月“推陳出新”,改名伙拍小視頻后重新推出。7月,百度團隊新開發的“全民小視頻”上線。作為百度系的愛奇藝,在5月8日發布信息流短視頻產品“納豆”,并宣布推出短視頻制作工具吃鯨。
作為BAT的一員,阿里自然也不會掉隊。9月10日,淘寶短視頻APP“鹿刻”正式上線。2018年6月,優酷孵化了一款創意小視頻應用“電流小視頻”,而此前收購的土豆早在2017年3月就已全面轉型短視頻。
縱觀BAT在短視頻方面的布局,雖“同歸”但“殊途”。騰訊感受到短視頻對社交的威脅,視頻社交成為其探索的下一個目標;百度為了豐富其內容體系,布局短視頻以增長流量;阿里則是為了給自身的電商平臺導流,更好的響應消費需求。
雖然目前市面上短視頻產品眾多,但對于未來短視頻的發展趨勢,多數人認為,短視頻市場仍有發展的空間。騰訊副總裁林松濤在接受虎嗅采訪時稱,短視頻市場還沒有蓋棺定論,仍處在爆發的前夜;用戶對短視頻的需求不僅僅是看,而是參與進來。愛奇藝龔宇則認為,短視頻并非最終局,這是一個非常分散的市場,還有發展空間。
艾媒咨詢副總裁汪洪棟表示,2019年短視頻競爭會更加激烈,畢竟哪里有用戶哪里就有流量,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巨頭的身影。同時他表示,2019年短視頻在商業化上會有更多的嘗試,企業在短視頻的商業化布局也會更加成熟。
MCN模式將成為主導
“MCN的模式將成為行業主導的方式,在2019年將會是一個非常陡峭的增長方式。”在2018年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副總裁林松濤在演講中表示。
根據易觀公布的《2017年中國短視頻MCN行業發展白皮書》數據,2017年MCN數量達到2300家,預計2018年達到4500家,短視頻MCN數量占比達到73%。根據白皮書披露,在2019年短視頻MCN有望發展至6800家。
今年4月,為了狙擊抖音,騰訊微視推出金額為30億,時間為4-8個月的補貼政策。但隨即遭到很多達人吐槽,多人反應沒有收到錢,或拿到的與承諾嚴重不符,引發了微視“討薪”鬧劇。據知情人士稱,引發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微視按流量結算,沒有直接發放保底補貼,大V和機構都不適應。
據悉,引爆微視討薪地雷的是一家叫天匯星娛的公司,他們在微視推出補貼政策時,推出了遠比微視官方更激進的補貼政策。微視S級內容是3000元,天匯給到3500元甚至更高,目的是為了召集更多的達人。最終因高于平臺補貼無法兌現才出現“討薪”的情況。
繼微視之后,5月中旬,百度Nani短視頻也公布了自己的補貼計劃,采取“底薪+提成”的模式,優質頭部達人最高可獲萬元底薪,普通達人最低也可領取3000元底薪。但沒過多久,這也引發了一些達人和MCN機構的不滿,除了拿不到錢的吐槽以外,部分機構對其人工審核的機制持質疑態度,認為僅由人工決定視頻質量是否過關并不公平。
平臺和MCN機構、達人之間總是圍繞著“補貼”紛爭不斷,且MCN機構眾多魚龍混雜、辨別困難,也為平臺后續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補貼只是在某一個階段的一種方式,就像我們今天提到的,因為短視頻的爆發和井噴還沒有到來,同樣短視頻的商業化也處于相對比較早期的階段,在這里面有太多可以演變的東西了,所以未來長期看短視頻市場,補貼不可能永遠是主旋律。”騰訊副總裁林松濤稱。
除了與MCN合作,林松濤認為,PUGC已經走上歷史舞臺,但是能真正讓全員參與進來到達PUGC,還在等待一輪新的爆發。用戶用視頻記錄和表達生活,將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的趨勢。
行業監管趨嚴
今年短視頻亂象叢生的問題尤為明顯,因此引發了多輪約談與整改潮。
4月初,央視多次報道短視頻平臺“未婚媽媽”亂象視頻,并點名相關平臺方,隨后火山小視頻和快手分別公開致歉。4月4日,廣電總局約談今日頭條、快手網站負責人,要求立即下線網站上的低俗、暴力、血腥、色情、有害問題節目。
面對約談,抖音企業發責任反饋調查情況稱,針對平臺涉嫌違規內容已采取刪除、封禁措施;已查刪視頻805個,封禁賬號677個,添加違禁關鍵詞67組。快手方面則推出系列整改措施,包括連續5天在發現頁進行固定視頻引導,將審核團隊從2000人擴大至5000人,同時建立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嚴禁未滿18歲用戶開通直播權限。
4月10日,廣電總局責令今日頭條永久關停“內涵段子”客戶端軟件及公眾號。同一天,今日頭條旗下短視頻平臺抖音正式上線反沉迷系統。次日,抖音對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期間直播功能和評論功能暫停使用,升級后會再次開通。同日,短視頻外鏈直接播放功能被暫停。
6月1日,國家網信辦約談美拍負責人,責令其全面整改。美拍主動對美拍安卓和IOS應用商店下架30天,下線“校園”頻道,停止更新“熱門”頻道30天、“直播”頻道15天。
7月以來,國家網信辦會同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廣電總局、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五部門,開展網絡短視頻行業集中整治。并約談“嗶哩嗶哩”、“秒拍”、“56視頻”等16款網絡短視頻平臺相關負責人,對其中12款平臺做出應用商店短暫下架處置。
經過此次監管風波后,快手CEO宿華在微博中發布《接受批評,重整前行》一文表示,將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算法、改進算法。字節跳動CEO張一鳴也一改往昔“算法沒有價值觀”的言論,坦承一直以來過分強調技術的作用,沒有意識到技術必須要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甚至將今日頭條宣傳標語改成信息創造價值。美圖CEO吳欣鴻則稱,美拍將以最嚴的整改措施打造全新的美拍生態體系。
據國家廣電總局通報顯示,今年以來,國家廣電總局會同屬地管理部門以約談、整改、下架、永久關閉問題產品等“組合重拳”開道,依法嚴肅問責“今日頭條”、“快手”等問題性質嚴重的視頻網站。一批短視頻和直播網站、綜合性視頻網站紛紛響應管理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共封禁違規賬戶4萬余個,關閉直播間4512個,封禁主播2083個,攔截問題信息1350多萬條。
2018年,短視頻進入監管元年,經過毫無克制的野蠻生長期后,短視頻在監管之下逐漸脫下低俗的外衣。2019年,短視頻行業勢必會踏上規范化和精品化的道路。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