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歐洲市場之后,谷歌又要對中國手機廠商下手了?
安卓官推發文又秒刪
去年7月份,歐盟發現谷歌強迫手機廠商在安卓系統中預裝谷歌搜索、Chrome瀏覽器、谷歌地圖等一系列谷歌產品,并對谷歌開出了一份43.4億歐元(約339億人民幣)的天價罰單。
隨后谷歌做出反擊,于去年10月份開始向歐洲市場的Android 設備收取授權費。這意味著,安卓系統不再免費,付費時代正式開啟。
現在僅三個月時間過去,就有消息傳來谷歌或將對中國市場收費了。
近日,據國外媒體BGR報道,谷歌安卓官方推特發文表示,計劃在2019年第三季度向中國制造商收取一定的費用,包括華為、中興、小米等廠商。不過,很快這條推特便被刪除了,但被網友截圖得以保留。
一石激起千層浪。
雖然這條推文已經如媒體所說的那般“秒刪”,但在谷歌已經開啟收費的前提下,很容易觸動到大眾的神經。有的網友質疑其可信度,有的網友則是認為谷歌僅是針對在歐洲市場出貨的中國廠商……
對此,“紅衣教主”周鴻祎也在微博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示“收費應該是遲早的事”。
不過,據騰訊數碼報道,摩托羅拉和聯想手機經銷商@陳肇基Louie也有在微博上表示,谷歌10年內都不能向中國廠商收取 Android系統授權費。
那么,倘若谷歌真的對中國手機廠商收費,意味什么?對于我們普通用戶而言,又會產生什么影響?
安卓系統的前世今生
眾所周知,如今的手機操作系統當中,安卓和蘋果的iOS一直都是死對頭。
2005年,手機江湖還是諾基亞的天下,安卓系統只是剛剛冒了尖,被谷歌收購注資。
2007年之時,初代iPhone橫空出世之后,引領觸屏潮流,也讓谷歌開始緊張起來了。在iPhone發布后不久,谷歌便聯合84家共同改良安卓系統。隨后在2008年10月,聯合HTC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安卓手機HTC G1,這才正式打開了手機操作系統三強爭霸的新時代。(當時塞班系統還在)
由于谷歌的免費提供,同時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越來越多手機廠商選擇了安卓系統。
目前,除了iPhone使用自家的IOS之外在,三星、索尼、LG等眾多手機品牌都是使用安卓系統。
而咱們的國產手機廠商華為、小米、OV、魅族、錘子等,大多數廠商都會選擇在安卓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比如,最近資產頻頻被凍結的錘子,就是基于安卓系統研發出了 Smartisan OS。在本質上,還是屬于安卓系統的一種。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中國市場,安卓系統的市場占有率高達85.9%。換句話來說,國產手機在操作系統上仍然高度依賴于安卓。
倘若有一天谷歌真的收起費來,對國內手機廠商而言,影響可能要比一場龍卷風來得還要猛烈。這就好比,家里的老婆掌握了財政大權,如果哪天老婆不高興了,丈夫肯定是連飯都吃不上的。
再往前一步來看,即使真的收費,國產手機廠商們要交的錢也不少啊。
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總出貨量4.91億部,其中:
華為全球出貨量1.531億部,需繳納谷歌61.24億美元授權費;
OPPO全球出貨量1.118億部,需繳納谷歌44.72億美元授權費;
小米全球出貨量9240萬部,需繳納谷歌36.92億美元授權費;
就按照這個數據來看,如果谷歌真的收費,那么國產手機廠商們一年就需要向谷歌支付上百億的授權費,換算成人民幣便是上千億了。
這上千億的費用究竟誰來出,很大概率會嫁接到消費者身上。即手機廠商們有可能調高手機的售價,收回成本。這也是為什么周鴻祎會在微博中提到“廠商應該做好提前準備,不要把成本加給用戶”。
當然,命根子握在別人手里的道理大家都懂,只不過在現實面前,自助研發系統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手機廠商為何不自己開發系統?
國產手機廠商們,其實一直都有要做系統的覺悟。
早在2012年之時,任正非就表示過,華為要做終端操作系統避免避免被牽制,但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阿里巴巴則是在2011年推出了自己研發的阿里巴巴YunOS,融合了阿里巴巴在云數據存儲、云計算服務等多領域的技術成果,可用于智能手機、智能穿戴、互聯網汽車、智能家居等多種智能終端設備。截至2016年7月,搭載YunOS的物聯網終端已經突破1億。
換言之,放眼整個市場,也只有YunOS一顆獨苗苗是屬于我們自主研發的系統。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搞一個操作系統真的很難。
原因有二:
首當其沖,是開發成本過于高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作為支撐。
其次,投入和收入很難成為正比。即開發出來很難有發展的空間,其他手機廠商是否會采用,新系統是否能受大眾接受,系統能否兼容Android App、生態不夠成熟等因素的牽制。
所以,自主研發一個新系統也不是單純嘴上說說就能完成的,前方之路充滿荊棘。而現在在收費的大趨勢之下,估計下一步各大廠商都會把自主研發提上日程來。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