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
2021年12月21日,國家能源局修訂發布了《電力并網運行管理規定》,同時對《并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電監市場〔2006〕43號)進行了修訂并更名為《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
核心在于理順商業模式&跑通經濟性,推動輔助服務供給端(儲能等)發展
新政策擴大了輔助服務提供主體范圍,強調通過市場機制充分挖掘供需兩側的靈活調節能力,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強調按照“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確定補償方式和分攤機制。
本次政策將輔助服務分攤主體擴大到上游發電企業+下游用戶,由市場化交易形成價格。因此邊際來看,短期輔助服務供給不足(也是國家盡快出臺該政策的主要考量),后續可以看到儲能調峰調頻服務對應電價、收益率的提升,由經濟性拉動行業放量。
長期看,隨著新能源發電比例提高+用電側波動加大,輔助服務的需求量會快速增長,而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供給端也會配合需求迅速跟上。(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現階段包括調峰在內的輔助服務費用約占全社會總電費的1.5%,未來有望達到3%甚至更高)。而僅就新能源需要的調頻需求看,預計該市場增速不會低于新能源裝機增速。
國內源側儲能起量的確定性提升
此前國內部分地區要求風光電站強配儲能/給予路條傾斜,但由于經濟性未能達到,各地存在招標中標后推遲建設,或儲能建好后未并網等情況。本輪政策中:要求新能源電站并網時的一次調頻、AGC服務、無功服務能力等滿足國家要求,否則并網上存在限制。相較于是否配儲,考核指標更側重于并網電力性能。電站為滿足性能要求需自行配置儲能/進行機組改造/購買調頻服務等。理順經濟性后,電站所配儲能可在滿足自用后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由終端用戶分攤配儲成本,跑通商業模式。預計并網要求嚴格+經濟性可獲得收益后,國內源側所配儲能起量的確定性將提升。
制可行性+輔助服務項目收益率均有保證
以推行調頻服務的廣東省為參考,調頻服務容量價格在5-15元/MW不等,已并網的調頻電站收益率可達10%以上,市場化機制落地及項目經濟性已經得到驗證。向全國推開后有望推動輔助服務的設備端需求快速起量。
投資建議:源網側儲能有望起量,重點關注三主線
1)具備電網項目經驗,具備高EMS性能及運營能力的企業有望獲得超額收益,重點關注:寶光股份、智光電氣、華自科技;2)輔助服務交易市場對電網端的新增需求主要集中在軟件側,重點關注:國電南瑞、四方股份、許繼電氣等;3)看好電化學儲能產業鏈,重點關注PSC及儲能系統產業鏈(陽光電源、德業股份、固德威等)、溫控供應商(英維克等)、消防設備企業(青鳥消防等)。
風險提示
政策落地執行不及預期等。
事件:能源局發布能源局發布《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
2021年12月21日,國家能源局修訂發布了《電力并網運行管理規定》,同時對《并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電監市場〔2006〕43號)進行了修訂并更名為《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規定》重點對包括新能源在內的發電側并網主體、新型儲能、用戶可調節負荷等并網管理內容進行了修訂完善。《辦法》重點對輔助服務提供主體、交易品種分類、電力用戶分擔共享機制、跨省跨區輔助服務機制等進行了補充深化。
點評:核心機制理順,源網側儲能有望起量
1.本次新政,核心在于理順商業模式&跑通經濟性,推動輔助服務供給端(儲能等)發展
新政策擴大了輔助服務提供主體范圍,將提供輔助服務主體范圍由發電廠擴大到包括新型儲能、自備電廠、傳統高載能工業負荷、工商業可中斷負荷、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聚合商、虛擬電廠等主體。強調通過市場機制充分挖掘供需兩側的靈活調節能力,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進而促進推動能源低碳轉型,推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考慮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需求,此次新增引入轉動慣量、爬坡、穩定切機服務、穩定切負荷服務等輔助服務新品種。
新政策進一步明確補償方式與分攤機制,強調按照“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確定補償方式和分攤機制。老政策下,輔助服務由發電側集資,形成相對有限的資金池,各服務收入從資金池中分攤(輔助服務成本完全由發電側承擔)。因此在進行測算國內源側儲能經濟性時,一直詬病的點在于國內儲能調峰、調頻等服務的商業模式未理順,經濟性未跑通,難以實現自發快速發展。
本次政策將輔助服務分攤主體擴大到上游發電企業+下游用戶,由市場化交易形成價格。因此邊際來看,短期輔助服務供給不足(也是國家盡快出臺該政策的主要考量),后續可以看到儲能調峰調頻服務對應電價、收益率的提升,由經濟性拉動行業放量。
長期看,隨著新能源發電比例提高+用電側波動加大,輔助服務的需求量會快速增長,而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供給端也會配合需求迅速跟上。(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現階段包括調峰在內的輔助服務費用約占全社會總電費的1.5%,未來有望達到3%甚至更高)。而僅就新能源需要的調頻需求看,預計該市場增速不會低于新能源裝機增速。
2.國內源側儲能起量的確定性提升
此前國內部分地區要求風光電站強配儲能/給予路條傾斜,但由于經濟性未跑通,各地存在招標中標后推遲建設,或儲能建好后未并網等情況。本輪政策中:
a.《電力并網運行管理規定》:要求新能源電站并網時的一次調頻、AGC服務、無功服務能力等滿足國家要求,否則并網上存在限制。相較于是否配儲,考核指標更側重于并網電力性能。電站為滿足性能要求需自行配置儲能/進行機組改造/購買調頻服務等。
b.《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如上所述,理順經濟性后,電站所配儲能可在滿足自用后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由終端用戶分攤配儲成本,跑通商業模式。
預計并網要求嚴格+經濟性可獲得收益后,國內源側所配儲能起量的確定性將提升。
3.從國內已有試點地區看,機制可行性+輔助服務項目收益率均有保證
以推行調頻服務的廣東省為參考,調頻服務容量價格在5-15元/MW不等,已并網的調頻電站收益率可達10%以上,市場化機制落地及項目經濟性已經得到驗證。向全國推開后有望推動輔助服務的設備端需求快速起量。
4.投資建議:源網側儲能有望起量
由于國家推行本政策,核心目的在于維系電網運行的穩定+安全性,故市場交易中,具備高響應能力+調頻性能的項目可競得更高溢價。具備電網項目經驗,具備高EMS性能及運營能力的企業有望獲得超額收益。重點關注:寶光股份、智光電氣、華自科技。
輔助服務交易市場對電網端的新增需求主要集中在軟件側,即交易軟件系統搭建+各終端對應EMS系統性能提升。重點關注具備核心技術能力突出的電網二次企業:國電南瑞、四方股份、許繼電氣等。
隨國內輔助服務設備端需求快速起量,看好電化學儲能產業鏈,重點關注PSC及儲能系統產業鏈(陽光電源、德業股份、固德威等)、溫控供應商(英維克等)、消防設備企業(青鳥消防等)。
發布者:碳中和-碳達峰,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