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羅拉是手機行業的鼻祖。從1983年摩托羅拉推出第一款大哥大算起,手機已經有了25年的歷史,但25年之后,摩托羅拉對手機行業的“感覺”越來越弱,在全球業績表現不佳的同時將保持了多年的行業第二的位置讓給了來自太平洋彼岸的三星。至此,三星與諾基亞成功會師,領航全球手機行業。這是一種歷史的巧合,卻也揭示了手機行業暗藏的玄機。
各國手機廠商對手機行業本質的理解洋溢著異國情調。愛立信倡導“理解就是溝通”(Make Yourself Heard),后來由于手機業務虧損,將手機業務剝離嫁給了索尼,目前混血的索尼愛立信在日漸激烈的手機市場也漸顯疲憊。摩托羅拉期望在方寸之屏上演繹智慧(Intelligence Everywhere),幾度輝煌之后至今仍漂浮在重組和出售的流言之中。西門子從“靈感點亮生活”(Be inspired)到“設計演繹生活”(Designed for Life),理念的調整也沒能挽救西門子,最終將手機部門交給明基,西門子手機畫上了一個悲情句號。毫無疑問,這些廣告語都是手機廠商的靈魂,折射出他們對手機行業本質的深刻理解和美好憧憬,字字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然而意境的雋永留不住曾經的耀眼光環,幾個回合下來,我們目睹了它們黯然逝去的背影,只剩下諾基亞和三星越戰越酣,依然矗立于手機市場的紅海之巔。
巧合的是,諾基亞和三星對手機行業的本質有著共同的詮釋。“Connecting People”和“Anycall”都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廣告語,“Connecting People”被翻譯成中文是“科技以人為本”,即以科技為人類創造“便利”,閃耀著科技的人文關懷,而“Anycall”則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意溝通”,即無處不在的“便利”,直白而樸實。簡單的詞匯昭示著它們對手機行業本質共同的理解:“便利”,而這與移動通信所倡導的“Ubiquitous(無處不在)”和“Omnipotent (無所不能)”一脈相承。
本質不是深奧的哲理,本質是對行業簡潔的認知,手機行業的本質是“便利”。
誤區一:把“時尚”當作手機行業的本質
手機從誕生到普及,已經演繹了從“王謝堂前燕”到“平常百姓家”的全過程。從“大磚頭”到“小蠻腰”,時尚始終如影隨形,手機一直都是時尚的代名詞。近年來Prada和Giorgio Armani等國際頂級時尚品牌與手機廠商的聯姻更是讓手機行業彌漫著讓人窒息的時尚氣息,然而“時尚”并不是手機行業的本質。
時尚掩蓋了手機作為通訊工具的基本屬性,但掩蓋不了手機行業的本質。時尚是營銷的賣點,時尚是概念的推陳出新,時尚是銷售主張的載體,時尚是市場細分的緯度。與其說手機代表著時尚的生活方式,不如說時尚綁架了手機產業,無論是Prada還是Armani,手機只是它們特定時期表達時尚的臨時傀儡。
如果手機廠商沉浸于對時尚的追逐而忽略“便利”這一本質,必將迷失在時尚的脈脈溫情之中。摩托羅拉在手機行業的兩大創舉“折疊設計”和“超薄設計”曾經風靡全球,摩托羅拉也藉此成為當時手機行業最時尚的品牌。然而,當時尚旋風刮過,摩托羅拉再次回到原點。
另外一個典型的案例是聯想手機的i807和S9。i807在營銷上被定義為“粉時尚”,S9被定義為“粉流行”,粉色的外殼顏色亮麗奪目,俘獲了時尚敏感人群的芳心。從銷售業績上看i807和S9為聯想移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兩款不折不扣的好產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i807和聯想S9等幾款時尚產品“流行”之后,聯想離手機行業越來越遠,不僅丟掉了國產第一的名號,甚至遭遇經營虧損。很明顯,“粉時尚”和“粉流行”都是由時尚概念所支撐的營銷成功,不能支撐企業的長遠發展,離時尚越近就離手機行業的本質越遠,越遠也就越危險。
三星是時尚的,在高端市場,三星以時尚為武器對抗競爭對手,征服了消費者的心智。但從2007年開始,一向對低端市場持觀望態度的三星開始發力,也正是這一策略使它在全球市場成功超越了摩托羅拉。低端產品不是時尚的,與三星苦心經營的高端形象相悖,但卻遵循了為用戶提供“便利”的法則,對本質的回歸成就了三星的再次輝煌。
“時尚”是手機行業里一個變化的主題,而“便利”是手機行業永恒的本質。諾基亞始終堅持著它對手機行業最樸實的理解,對折疊設計、超薄、滑蓋等一系列時尚的感念反應遲鈍,盡管時尚旋風吹得猛烈,然而風雨過后諾基亞依然穩坐行業第一的交椅。另外,從產品線的進化來看,我們也能感受到諾基亞對“時尚”的態度變化。7系列是諾基亞的時尚手機系列,2004年諾基亞推出了“絕色傾城”系列三款手機,2005年推出了“傾慕”系列三款手機,而到了2006年和2007年,7系列時尚手機在諾基亞的產品版圖中有逐漸淡化的趨勢。從諾基亞的堅守與轉變中,我們領悟到成功就是堅守行業本質,抵制非本質的誘惑。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