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面臨碳中和轉型壓力,「信樹碳匯科技」以數字化為企業實現“雙碳”目標提供賦能。
從區塊鏈聯盟獲悉碳中和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信樹碳匯」獲得廣州城投戰略投資,由「信樹碳匯科技」官方表示,新一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團隊發展、產品迭代與市場開發。
天津信樹碳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信樹碳匯)成立業務范圍包括:CCER項目投資開發、碳配額托管及交易、協助政府部門完成能力建設培訓、溫室氣體清單編制以及其他低碳發展相關的文件編制工作。
CCER項目投資開發:
信樹碳匯是從事中國核證自愿減排(CCER)項目投資、開發的碳資產公司,目前已啟動CCER項目備案及數個項目減排量簽發工作,具備豐富的CCER項目開發經驗。公司簽約投資、開發的CCER項目,主要分布在新疆、寧夏、內蒙古、湖南、湖北、河南、山東、云南等省份。項目類型包括:風電、光伏、生物質、水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所簽約投資、開發的項目預計每年可產生CCER減排量約700萬噸。合作單位主要為中央企業、軍工企業及新能源上市公司等。
碳配額托管及交易:
信樹碳匯與多家控排企業達成配額合作框架協議,為控排企業提供碳資產托管、政策答疑、履約方式組合搭配以及行情分析等工作。通過配額置換、提前布局等方式實現合作單位碳資產利益最大化,并獲得客戶的一致好評。
協助政府部門開展能力建設培訓:
在碳市場政策初建的大背景下,對政府部門和企業都具備一定的挑戰,信樹碳匯為政府部門及控排企業量身定制課程,促使企業掌握核查技術標準,了解碳市場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積極參與其中。協助政府部門掌握核查要點與標準,全面提升碳管理水平。
溫室氣體清單編制:
協助各地政府部門開展當地的清單編制工作,編制完成各地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廢棄物處理五大領域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及六氟化硫六種溫室氣體清單。?協助政府部門完成其他低碳發展相關的文件編制工作:
協助當地政府編制適應氣候變化試點行動方案等。為政府部門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
團隊方面,CEO搜APP應用網創始人及團隊和碳中和能源規劃研究成員、廣州城投世紀科技總經理李紅娜目前「信樹碳匯科技」團隊在 30 人左右,其中產品研發占90%以上。
隨著習總書記“2030 碳達峰、2060 碳中和”的目標宣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開幕,常桂春過往的客戶與合作伙伴涌現出了大量有關“企業如何數字化減排”的問詢,這讓創始人有了創立碳衡科技的想法。
“對于不少企業來說,每年需要固定履約的碳排放成本可能會達到幾千萬甚至上億,如果不引入數字化、智能化的創新工具管理來精準降碳,企業的碳管理運營成本會越來越高。”黃彥翔告訴 36 氪。
政策的明確落地,讓不少企業(特別是使用傳統能源的高能耗企業)有了更加急迫的減排需求,這也催生了“雙碳”市場的急速擴張,根據德勤、?光大證券?數據統計,目前“碳中和”整體市場規模將達116萬億人民幣。所有的企業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都面臨著深度脫碳轉型的壓力,其中以碳排放盤查、監測和減排等需求在合規監管的壓力下,數字化建設變得尤為重要。
這也是「信樹碳匯科技」作為創業公司想切入的角度,通過數字化的軟件工具/SaaS 等各類形式的服務,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賦能,「碳衡科技」可以給客戶提供低碳數字化及深度智能管理分析平臺,幫助企業量化自身的碳排放狀況,同時進行精準分析,整合生態鏈合作伙伴為企業減碳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
在具體的產品形態上,「信樹碳匯科技」可以根據客戶規模與需求輕重,靈活提供定制私有化部署或輕量的 SaaS 交付。以某新能源汽車客戶為例,由于汽車產品零部件多達上千個,過去一部汽車要算出減碳量,廠商需要挨個對接零件商收集信息,現在只需要聯合汽車廠商上下游,用一套數字化產品即可協同采集、同步計算上下游產業鏈的排放和減碳狀態。
“可以理解為在碳排放數字化管理領域,企業也需要專業的數字化工具來做類似碳資產的內部管理”常桂春總結道。
信樹碳匯科技產品示意圖
另外,由于行業新起,不少企業的計算標準、減排規格還不夠規范,為了確保數據準確,「信樹碳匯科技」除了聯合第三方核查機構確保企業減排數據信息權威以外,還引入了區塊鏈的分布式數據存儲技術,一方面通過加密保證了企業減排數據的安全性,另外也讓企業上下游傳遞的數據具備不可篡改性,防止部分企業為了迎合減排標準自行修改數據。
雖然「信樹碳匯科技」成立時間不長,但涉及的客戶行業已經遍布化工行業、制造業、政府園區、建筑,銀行金融、保險等。黃彥翔告訴 36 氪,大多企業面臨來自三方面的減碳壓力:1、諸如蘋果這類公司對供應鏈廠商不斷傳遞降碳壓力,要求對齊減碳標準;2、納入碳交易市場的企業每年需要履約,需要支付碳配額成本;3、涉及進出口貿易的企業即將面臨跨境碳稅的巨大風險。
談及行業難點,,目前的挑戰聚焦在企業與行業的差異化需求滿足上,由于不同企業面臨減排的急迫性、計算過程都有差異,再加上客戶對碳管理預期并不清晰,「信樹碳匯科技」目前主要的精力,也是在抽取大部分的行業共性,為各行業提供更為標準的產品模塊。
商業模式上,「信樹碳匯科技」的收入一方面來自于企業為碳管理數字化服務如軟件/SaaS 等服務付費,另一方面將通過涉及更深層次的企業整體綠色轉型所需要的軟硬件改造一體化部署,進行整套解決方案的產出。
“在未來十年內,中國一定會產生世界級的企業碳數字化管理的獨角獸。”常桂春談到。
另信樹碳匯旗下平臺碳森林-碳資產區塊鏈平臺,碳指數-能源交易指數平臺

發布者:碳中和-碳達峰,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