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餐飲品牌究竟有多紅,數數它有多少山寨店,就能知道個大概。這當中,網紅餐飲品牌被山寨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從主打中式糕點的“鮑師傅”,新式茶飲品牌“喜茶”、“答案茶”、“鹿角巷”,到做中餐的“外婆家”、“綠茶”,甚至賣鴨脖的“周黑鴨”都遭遇過被山寨的尷尬。
以肉松小貝為拳頭產品的正版“鮑師傅”,由鮑才勝夫婦于2004年在北京創立,最初只是中國傳媒大學旁一家賣面點的夫妻檔小店。2017年開始,鮑才勝的“鮑師傅糕點店”成了網紅店,山寨品牌也迅速跟風,市面上出現了“經典鮑師傅”、“金典鮑師傅”等各式山寨店。
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易尚”)旗下的“鮑師傅”糕點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今年5月,《長江日報》一篇曝光武漢江漢路一家山寨“鮑師傅”店雇人排隊,營造銷售火爆假象,誤導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報道,將這家公司推到了聚光燈下。
據北京易尚微博發布的道歉聲明,該品牌當時已在全國開出了300余家合作店。除了“鮑師傅”,這家公司還注冊了金拱門、原麥豐秋、肚子里有料、楽楽茶、臟臟包等多個商標,并在全國招徠加盟商。
而同一時期,鮑才勝的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僅擁有26家店,其中13家在北京,今年才在武漢開店,且所有門店均為直營店。
比“鮑師傅”更慘的,是喜茶。它的前身是2012年創立的“皇茶”,由于注冊商標遲遲未能獲批,僅深圳一地就出現超過兩千多家皇茶的山寨店,最終其創始人聶云宸不得不放棄注冊“皇茶”,轉而花70萬買下了“喜茶”這個商標。
然而,這也沒能讓聶云宸擺脫品牌被山寨的困擾。2016年2月換上“喜茶”招牌后不久,新的喜茶山寨店又卷土重來了。據今年7月喜茶官方微博公布的《關于打擊山寨喜茶及虛假加盟的聲明》,最遠的山寨店已經開到了香港;公司對商標侵權現象,已經有效開展行政查處案件10 件、提起民事訴訟18 件。
無獨有偶,2018年年初才在抖音上走紅的網紅茶飲“答案茶”,也被山寨店逼得新買了商標,將品牌更名為“1314茶”。
山寨品牌的“段位”也越來越高。引領了“黑糖珍珠鮮奶”奶茶流行風潮的臺灣奶茶品牌“鹿角巷”,甚至在內地遭遇了“被更名”的鬧劇。今年6月,茶飲品牌“鹿角戲”發表聲明,稱“鹿角戲來了,我們不再叫鹿角巷”,并舉辦了品牌更名及戰略升級發布會。其創始人甚至對外宣稱更名主要目的為打擊山寨。而當時的“鹿角戲”已經完成了A輪融資,并面向全國開放招商加盟。
實際上,彼時正牌“鹿角巷”在內地開出的門店僅有11家,且全部為直營店。但市場上,名為“鹿角巷”的店鋪在上海有近400家,其它山寨的品牌還有“鹿角灣”、“鹿角系”、“鹿角棠”等。
其實不想做網紅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鮑才勝希望他一手創立的鮑師傅沒有在上海“一炮而紅”。
躥升為網紅店、及店門前排隊的長龍,讓鮑才勝確立了自己這盤糕點生意能做大的信心,卻也把他推到了輿論抨擊的風口浪尖,逼著他從幕后走到臺前,并改變了他此前為鮑師傅糕點店設定的發展軌道。
過去相當長時間里,鮑才勝一直是拒絕媒體采訪的,他“只想把糕點做好”。“根本沒想到(山寨)會這么惡劣”的現實,逼著他舉辦了新聞發布會,并一再解釋自家的鮑師傅才是正宗,且從未雇人排過隊。面對眼前這個身高一米七出頭、身材勻稱,濃眉大眼,說話帶著南方口音、自稱“吃貨”的江西男人,你很難看出他是個70后。
其實,鮑師傅剛在北京打出名氣不久,京城街頭就出現了山寨它的門店,但這些店基本都是獨立的個體小店,并未引起鮑才勝的警覺。直到發現假冒的山寨店越來越多,他才想起注冊商標。從2013年申請“鮑師傅”商標注冊,到2014年注冊成功,拿到商標注冊后,鮑才勝正式開始了維權之路。
“如果知道侵權這么惡略,我肯定早早就都注冊好的,之前沒想到江湖這么險惡。”不菲的維權成本,也讓鮑才勝頭疼。“我們算過,如果走法律程序打掉這些假冒門店,不算時間成本,至少要投入幾百萬元成本。”
更重要的是,因為要花很多精力在維權上,拖慢了鮑才勝研發新品的節奏,并迫使他加快了拓展門店的速度。
“山寨對原創的打擊相當大。我埋頭研發新產品、食品安全,我做好了,邊上來一個山寨的,把你所有成果拿去賺錢了,我就得維權,完了我還要研發,消耗的精力太大了。山寨店不用做研發,只關心怎么投機倒把。如果不打假,我大量時間都放在研發上。本來我今年是要出來很多新品的,但打假影響了新品的開發。接下來,開店的速度也會加快,今年計劃開到50家。”鮑才勝對界面新聞說。
為了讓管理跟上開店速度,2017年下半年鮑師傅完成了管理團隊的組建,并開始對門店做明廚亮灶改造,制定更詳細的生產流程、管控措施,還對每個門店進行了實時監控。
在向界面新聞展示門店監控實況時,鮑才勝感慨“現在是人紅是非多,壓力很大。”
聶云宸同樣不愿意讓外界給喜茶貼上“網紅”的標簽。背負網紅的名聲,既讓喜茶品牌在社交媒體上得到了廣泛傳播,吸引了很多消費者慕名而來,甚至不惜為一杯奶茶排隊6個小時,也讓它承受了“花錢雇人排隊”,“讓黃牛做托”等質疑。
面對媒體,聶云宸曾公開表示,上海首店的火爆在他意料之外,而網紅店在他看來是一個偏貶義的詞語,不希望看到這樣的評價。“這會讓大眾對喜茶的印象就是這家店是依靠營銷手段火起來,忽略了我們發展至今做出的所有努力。”
為什么總是被山寨
無論是喜茶、鮑師傅還是其它近年來被大規模山寨的網紅店,它們身上都有類似的特質——至少擁有一個爆款產品、模仿門檻不高容易被復制、沒有盡早拿到注冊商標。
在網絡時代,網紅店的知名度被迅速擴大,吸引大批消費者上門的同時,也引發了想通過假冒這些品牌賺快錢的山寨者的關注。
網紅餐飲店通常面積較小、裝修特色鮮明、產品數量有限且標準化程度較高,相對容易模仿。鮑才勝承認,“食品行業相對來說門檻比較低,制作工藝并沒有太大難度,會做面點的人都能做出來。”但他強調,“山寨與正宗之間還是有區別,一方面在選料、另一方面在產品配方上。”
容易被模仿外,許多傳統企業起步階段品牌意識不強、對商標注冊不夠重視,一旦品牌迅速躥紅,再去注冊商標,往往會遭遇被搶注的尷尬。山寨店正是抓住這個空檔打擦邊球,在名稱、標識、店面設計上略作改動,設置維權障礙。
“維權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幾乎是所有網紅店打擊山寨時面對的普遍問題。此前,鮑師傅曾在天津打贏過一場維權官司,整個過程歷時半年,但最后拿到的經濟補償不過一萬多塊。
何況在漫長的維權過程,山寨店依然可以繼續運營,如果開放加盟就能在短時間內賺上一筆,等判罰下來,即使被取締也是影響有限。
通常情況下,為了控制品質和食品安全,品牌店更多采用直營方式發展,其開店速度很難超過利用加盟方迅速拓展市場的山寨方。而山寨方在加盟條件上又經常會放寬尺度,容易吸引到小業主加入。一旦這種山寨店進入品牌空白市場,消費者也很難辨識真假。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對無冕財經表示,許多連鎖餐飲品牌都死在加盟,標準化流程化達不到統一,因此,喜茶不開放加盟的堅持是有道理的。但與此同時,“山寨喜茶”橫行反映出茶飲供應鏈簡單、門檻低,一旦出現爆款就容易被復制。
但在聶云宸看來,“喜茶的壁壘體現在供應鏈上,我們用的原料都是定制的。山寨的只不過是拿一些普通奶茶店的原料做出類似的東西,口味、體驗差距都是很大的,消費者可以感覺到。”
在拒絕發展加盟店這件事上,鮑才勝的態度也很堅決,“我們以前不做加盟店,以后也不會有。糕點這個東西看起來一樣,但口感會差很多。”
前車之鑒
如今回顧過往,在注冊商標這件事上,聶云宸的心得是,不要自己注冊、直接買一個商標。“現在形式日新月異,企業的發展速度很快,它不會像傳統企業,做十年、二十年了還沒有人知道。現在是完全競爭,互聯網傳播也很快,只要生意好、開半年就滿地山寨了。”
但買商標并非唯一的途徑。
天圖資本是鮑師傅的投資方,直接負責這筆交易的天圖資本合伙人李康林認為,網紅餐飲品牌很難避免被山寨,山寨分兩種——小店局部假冒的,和惡意注冊商標、開放加盟、迅速撈一票的,后者很難避免。因此,品牌方要愛惜自己的品牌,從最早期就想好自己的品牌是什么,然后用法律手段去強化品牌影響力,理論上應該做全品類注冊。
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喜茶所屬的深圳美西西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一口氣注冊了近1000個商標,主要集中在“喜茶”、“喜茶熱麥”、“熱麥”、“HEYTEA”、及一些圖形商標上,并對這些商標在多個類別做了注冊。
開相對面積較大的店,也是品牌抬高門檻,增加山寨難度的方式之一。從今年開始,鮑師傅早期在北京開設的小店逐步被大店所取代,新店面積都在100平米以上,每家店里至少有20名店員。這樣做,有利于對外抵御山寨,還能提高自身的服務效率、減少排隊時間;并提供足夠的空間方便師傅帶徒弟、為品牌拓展儲備人才。
“鮑師傅并不是因為做食品所以容易被仿制,它是因為是小店所以被模仿的成本低。而避免山寨最有效的方式,是把真店開過去;產品不斷創新,增加山寨的成本。”李康林對界面新聞說。
如今幾乎所有餐飲網紅店也都在這樣做。
如前文所述,鮑才勝已經加快了鮑師傅開店的速度,截止12月1日全國范圍內開業的鮑師傅門店已有35家。鮑才勝透露,公司會花更多時間在研發上、不斷創新。現在所有門店銷售的還是相同的產品,未來會針對門店所在地推出一些有當地特色的糕點。研發團隊從主要在上海的6人,擴大到南北都有專門的團隊。
鹿角巷在大陸的注冊商標,至少要到2019年才能下來,但它的開店速度也已經明顯在加快。今年8月前,鹿角巷在大陸僅有14家店,到9月底,其門店已經增加至59家。品牌進駐的城市也從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帶,擴展到了北京、鄭州、西安等城市。
加速開店形成規模,搶占市場、建立品牌影響力,不斷創新外,鹿角巷還用與知名品牌合作的方式,提升了山寨門檻。比如,跟《昨日星空》合作推出聯名杯、手機殼等周邊產品。通常情況下,這些動作山寨店是不敢跟進的。
此外,不斷強化對外的品牌宣傳,強調自己才是“正身”,幫助消費者識別真偽也很重要。喜茶很早就在其官網、微信、微博、甚至小票上強調“喜茶”是其唯一品牌名稱、且品牌不接受加盟,并注明門店位置。這樣做,實際上也能有效避免被山寨品牌拖累。
采用多種方式避免被山寨的同時,網紅店還要避免自己內部出現問題。
按李康林的分析,這類問題包括:
供需短期內失衡,服務跟不上,長時間排隊顧客體驗變差,導致口碑下降,品牌變差。要知道,建立能力是線性增長,爆紅后的需求往往是幾何級的增長。
以前相對較弱的供應鏈等其它環節的問題會被放大。需求量激增,而品質、管控體系在一段時間內跟不上,人力不足、服務質量下降,就會影響到產品質量和客戶體驗,進而對品牌造成不利影響。雖然理想的狀態是供、需都呈線性增長,但如今信息流通很快,引爆的速度也很快。
“消費品的最大區隔是品牌,而非口味。實際上,不僅是食品、面向消費者的消費品都是如此。品牌是唯一的護城河,這道護城河產生了品牌溢價,讓消費者甘愿為品牌買單。”李康林說。
因此,品牌爆紅后,必須抓食品安全和管理,完善流程、讓管理半徑合理,對員工做到有效控制;公司要建立培訓體系,企業文化要傳遞給員工;開店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單店可以多培訓幾個員工;此外,品牌的擁有者要量力而為,店越多,出問題造成的影響就越大。
畢竟,躥紅可能只在一瞬間,對網紅店而言,如何增加品牌力、長久發展下去,是更重要的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