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在明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部署方面,消費和投資再次被強調。
投資方面,會議提出,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
華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李超表示,以上方向將是未來基建補短板的重要發展方向,基建投資未來增長結構有望逐步發生轉變。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會議提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近期表示,盡管今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出現一些波動,但是整個消費還是有潛力的,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擁有接近14億人口的市場規模,而且成長比較快。
我國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持續增強。數據顯示,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78年的1559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66262億元,年均增長15%。
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8.0%,比上年同期提高14.0個百分點。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需求結構不斷改善。
會議提出,要努力滿足最終需求,提升產品質量,加快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游等服務業發展,改善消費環境,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增強消費能力,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
針對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個稅改革不只是起到調節收入的作用,例如繼續教育等方面的專項附加扣除還能促進勞動力的再生產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這對于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從靠低素質勞動力的規模擴張轉向高素質勞動力帶動的質量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
從投資看,增長出現企穩回升態勢,特別是投資結構在優化。制造業投資從今年4月份以來保持了持續回升的態勢,1~11月份增長9.5%,比1~10月份加快了0.4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今年以來持續保持在8%以上的較快增長速度。
會議提出,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5G方面,工信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韋樂平近期表示,按照容量站來建設,5G投資大約為4G的1.5倍,全國總體來看,預計5G投資達1.2萬億元。5G投資周期可能將超過8年。5G頻段高、基站多、基站貴、功耗高,相較4G,投資會大幅增加,投資模式也可能發生變化。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近期發布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顯示,基建投資回暖有望帶動投資增長企穩回升。2019年中國將按照既不過度依賴投資、也不能不要投資、防止大起大落的要求,加快落實《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聚焦補短板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實施一批“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同時,引導加大對補短板的金融支持,將地方債、PPP等方式籌集的資金盡快用到項目上,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