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于新三板市場參與者而言仍是失望大于希望,等待許久的增量改革政策依舊未能落地。
未有顛覆性改變,2018年的新三板市場越發低迷,做市指數創歷史新低,摘牌企業數量達新高,定增融資規模腰斬,頭部企業尋求跨市場機遇。
12月26日,掛牌企業南北天地(430066)董秘、董秘一家人創始人崔彥軍感慨道:“增量改革遲遲未能兌現,大家感受到了改革的難度和阻力,更多人感覺2018年新三板的冬天越發寒冷。”
如其所言,新三板市場眾參與者等待增量改革的時間已經太久,那么,2019年會兌現改革預期嗎?
存量改革之年
2018年權益市場整體處在衰退周期中,A股走勢同樣十分低迷,這種情況下新三板市場也未能有實質性起色,市場情緒低至冰點。
長久以來,新三板市場眾多參與者,投資者、企業以及中介機構都把新三板市場復蘇希望寄托在外部增量改革政策的推出之上,毫無疑問2018年又是這樣一年,但和過去幾年一樣增量政策仍未見蹤影,大刀闊斧的改革針對的仍是存量政策。
“過去由于各級監管層內部態度不一致,股轉公司雖有改革之意,但往往實際推動起來困難重重,不能得到有效兌現。導致2018年一整年時間僅僅是在優化存量制度,市場悲觀情緒濃厚。”12月26日,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對記者表示。
今年新三板市場最重要的存量改革是10月30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全國股轉系統”)發布的三項重磅改革措施,分別直指股票發行、并購重組以及做市商等市場運行核心。
這次改革中,監管層取消了掛牌公司定向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發行對象人數35人的限制,解決了此前企業在并購重組時遭遇的難題。
通過改革,掛牌公司在重大資產重組中,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發行人數不再受35人限制,并允許不符合股票公開轉讓條件的資產持有人以受限投資者身份參與認購。
“全國股轉系統運行數年后,積累了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有時影響市場運行效率,也有時和實際情況不符,這一次改革一口氣解決了很多這樣的問題。”北京地區新三板資深投資人黃璞表示。
存量優化政策推出后,市場運行效率有一定提升,但這些政策對市場情緒改善著實有限。
從市場數據來看,無論融資還是交易,存量改革措施推出后數據并沒有明顯的提升。
從長遠角度看,不能否認全國股轉系統為推出增量改革做出的努力,實際上,其一再修訂和完善增量政策也被視為鋪路增量改革。
12月26日,一位接近全國股轉系統內部人士也指出:“存量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完善新三板市場運行的核心制度,提升整體市場效率,同時也為未來的增量政策創造更好的制度和市場環境。”
“2013年底擴容至全國開始,新三板市場經歷了飛速的膨脹式發展,形成了很多需要解決的存量問題,就我了解更高級別的監管層始終不放行新三板增量改革政策一定程度上和市場不成熟,存量制度框架不完善有很大關系,因此2017年、2018年完成多項存量制度的優化將為未來增量政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12月26日,北京地區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業務條線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前,新三板資深投資人、南山投資創始人周云南對于新三板存量改革也評價表示:“股轉推出‘改革組合拳’,意味著股轉先完善存量改革,再從量變到質變,實現增量改革突破。”
守望增量改革
但時間不等人,僅有存量改革鋪路,沒有增量改革破局,新三板市場難有起色,2019年來臨之際,新三板眾參與者仍在守望增量改革。
崔彥軍直言:“市場不等人,時間不等人。隨著港股、美股的吸引力提升,創業板將擴大市場包容性和覆蓋面,尤其是科創板橫空出世,新三板現有優質資源面臨空前流失風險。留給新三板改革的時間不多了。所以,新三板必須迎難而上,重新定位,走出獨特發展道路。”
彭海也表示:“科創板成立后,新三板市場存在少數優質企業選擇“轉板”,加上此前計劃IPO以及擬去香港上市的公司,這些企業的流失也都將倒逼新三板市場加快改革步伐,新三板不改革將會是最大的風險。”
那么2019年新三板市場的增量改革有多大概率會來?
上周,時隔多日未露面的全國股轉系統董事長謝庚亮相全國股轉系統的第一屆指數專家委員會聘任儀式暨第一次會議,會議上他大篇幅介紹了新三板市場未來改革的方向。
謝庚透露:“全國股轉公司黨委已經形成核心思路,首先要把市場的效益釋放出來,讓所有的市場參與人都能各得其所,形成一個生態平衡的市場,以便更好地提高市場的融資能力和流動性水平。提供市場融資功能,必須從解決流動性入手,解決流動性問題的前提在于投資者的結構和數量。這個問題現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視,股轉公司對此進行了大量數據測算,下一步這項改革要配套推進。”
崔彥軍也補充道:“增量政策急需解決的是市場參與者對新三板預期,主要是圍繞流動性這個核心,解決重點包括投資者門檻、公開發行、連續競價、公募入市、混合做市商等,并且要一攬子解決。”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未來新三板市場的增量改革仍將是以精細化分層作為抓手,即推出精選層,同時輔以眾多差異化配套政策。
“增量政策如果是精選層落地,同時相關配套措施能解決發行融資、交易定價等問題,那么精選層將形成價格的“錨”,成為新三板市場定價機制的基礎,進而推動市場其他方面的變化。”彭海表示。
新三板引領指數系列的編制和發布也被認為是精細化分層重要的前置條件。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全國股轉公司編制新三板引領指數系列的基本思路是在充分研究新三板市場結構性特征的基礎上,從市場層次、投資者認可度、產業特色、創新能力等方面,聚焦新三板頭部企業,多維度、分批次地推出具有新三板特色的指數,以進一步地降低投資人信息搜集成本,提高優質企業的辨識度,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指數跟蹤分析標的。
盡管等待超過2年,但在種種政策預期先兆出現的情況下,眾多新三板參與者對增量改革推出還是抱有樂觀的預期。
“對于2019年推出增量改革還是持樂觀態度,應該會擇機推出。畢竟新三板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崔彥軍告訴記者。
彭海則對記者分析稱:“基于監管層得到統一認識之后的效率提升和改革的迫切性需要,我們認為改革方案的敲定和細節的公布或將在半年內迎來突破,制度紅利的落地有望在2019年逐步推進。”
2015年4月開始至今,新三板市場已歷三年寒冬,2019年新三板市場所有參與者都在期待增量改革的春風吹來。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