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的大三學生小李,12月28日在天貓下單購買了一份陜西獼猴桃。這件由中通快遞從陜西武功縣寄到北京化工大學菜鳥驛站的包裹,成了2018年中國快遞量突破500億的親歷者。
據國家郵政局消息,截至12月28日,中國快遞業務量進入500億件,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成為世界郵政業的動力源和穩定器。快遞物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
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市場監管司司長馮力虎表示,“十三五”以來,行業7家企業陸續上市,形成1家年收入超千億、4-5家年收入超500億元的企業集群。
目前,中國快遞物流業已經形成了“1+8+N”的網絡協同效應。
“1”是以阿里巴巴和菜鳥為代表,牽頭打造的一張物流骨干網,菜鳥起到“物流大腦”的作用;“8”是中國郵政,還有中通等七家快遞上市公司,他們作為行業龍頭,承擔了包裹運輸和配送;“N”是包括倉儲、落地配、即時物流、物流科技公司等在內的整個物流生態。
隨著物流業進入數字化時代,菜鳥的智能科技是“1+8+N”這張骨干網數字化升級的引擎。
從電子面單到智能分單,從秒級通關到未來園區,從物流天眼到無人駕駛,從掃臉開柜到語音助手,物聯網和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于物流各個環節,保障了中國快遞在500億的體量下平穩運行。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3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