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能運出席全國汽車物流行業年會,一連榮獲五項行業大獎,同時公司運包一體化項目入選《2021中國汽車物流發展報告》。
是什么讓能運從眾多優秀企業中脫穎而出,一舉斬獲數項大獎?
伴隨著全球經濟繼續衰退的大背景,從2018年開始汽車銷量連續三年下滑,汽車行業面臨嚴峻的考驗,滾滾而來的“新四化”更是加劇了這個市場的變革。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汽車行業玩家們除了繼續在汽車研發和鍛造質量上投入精力,還要為新能源汽車和新移動出行投入大量資金,為了捍衛自己僅存的利潤,行業玩家們開始削減成本,而物流成本正是其中之一,但成本低不代表他們降低了服務標準,于此相反,客戶對物流服務要求更加精準,這無疑為汽車物流企業提出了不小的難題。
面對諸多痛點與難題,能運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家專業的汽車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商,如何為客戶提供最符合需求的服務,實現降本與提效的雙贏。
利用“三倉合一”,實現降本增效
眾所周知,汽車入廠物流業務包括前端集貨、干線、倉儲、配送及包裝五個模塊,這整個流程會涉及三個倉庫,包括末端HUB倉、VMI和RDC,它們同處一個鏈條,貫穿整個入廠物流環節,三倉“分工協作”,是傳統物流的操作模式,這種模式環節多、流程雜、成本高、消耗大。
針對此,能運憑借多年行業實操經驗實行“三倉合一”模式,利用自身遍布全國主要汽車產業城市的倉網和高效的數字化系統,將原本需要三個倉庫完成的事情集中在一個倉庫操作,通過這種方式,消滅短駁、減少裝卸次數、降低破損、節約成本的同時,提升物流效率。在能運某主機廠項目中,此模式讓生產節拍從30JPH提升至45JPH,最終效果顯著。
首創運包一體化模式,助力綠色物流
在運輸方面,能運創新性的將零部件運輸和循環包裝納入同一個物流場景中,形成閉環狀態下的運包一體化操作。在可循環利用的綠色包裝箱上安裝芯片作為數據載體,利用NB技術和自主研發的運包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配置加速度、溫濕度等附加傳感器,讓后臺人員不僅可以實時查看貨物位置,還可以監控運輸環境以及貨物是否受到碰撞,實現貨物位置、狀態與運輸環境等多方面監控。
不僅如此,運包一體化在降本方面也具有亮眼的表現,貨物運輸業務與包裝運輸業務的結合,讓車輛裝載率得到提升;同時,將循環包裝作為最小追蹤數據載體的方式,不僅降低貨物丟失率與破損率,包裝箱的丟失率與破損率也大幅下降,多方因素作用下,客戶成本無疑會大幅下降。
正是因為運包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的創新性和項目包裝復用降本與節能減排的作用,讓能運憑此榮獲“2021年度汽車物流行業優秀創新案例”,并入選《2021中國汽車物流發展報告》。
集運倉配包一體化管理,實現全鏈路整體優化
以上兩種模式分則各具優勢,合則更上一層;集運倉配包一體化模式讓兩者合二為一,憑借能運覆蓋全國的汽車物流專網,將集貨、干線、倉儲、配送、包裝五項業務進行一體化操作,對全鏈路統一規劃,讓整個環節得到整體優化。在某零部件運輸項目中,集運倉配包一體化全鏈路管理,讓該項目成本降低12%,物流效率提升20%,包裝破損率下降100%。
從危險品運輸出發,向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發力
市場瞬息萬變,企業在不斷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場景,完善服務產品的同時,還需要實時關注行業變化,跟隨趨勢,不斷開拓新業務,否則一不小心,你就會被市場甩下。
在“新四化”浪潮滾滾而來時,能運早早著手對危險品市場的布局,自2019年公司獲批危險品貨物運輸資質后,能運多次加大在危險品運輸業務方面的投入,不斷引入危險品運輸行業人才,近兩年與寧德時代、PPG等企業陸續展開合作,目前已在這塊業務上取得長足發展,今年十月又采購二十多輛全新危險品運輸車輛滿足業務發展需要。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行業的發力也初見成效,今年公司中標比亞迪汽車入廠物流集貨與VMI倉儲業務。
打造汽車行業一體化供應鏈
多年的積累與發展,才讓如今的能運擁有一張覆蓋全國的汽車物流行業專網,并創建了與之匹配的數字化系統,業務覆蓋汽車供應鏈全鏈路全場景全產品。正是因為近十八年的堅守,持續在汽車供應鏈領域深耕,不斷開拓創新,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行業發展,才讓能運多年連獲多項大獎。
目前,能運涉及入廠物流、廠內物流、銷售物流、售后物流、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等業務,可提供倉儲、包裝、配送和包括危險品在內的運輸服務,具備汽車行業一體化供應鏈解決能力;全國擁有32家分公司,網絡覆蓋華東、華北、華南、東北、華中、西部六大產業集群,業務已觸達全國95%以上行業地區。
未來,能運將從客戶需求出發,在提升自身車輛、設備等“硬”實力的同時,利用圖數據庫、云計算和物聯網方面的先進技術,完善自身汽車物流全供應鏈數字化系統,持續用數字化構建汽車行業一體化供應鏈,助力汽車行業變革升級。
碳中和產學研促進會方面:聯合政府、智庫、企業、社區等相關方,協調和推動實現碳中和及應對氣候變化。通過開展研究提供獨立信息,舉辦會議呼吁達成共識, 與政府合作實施試點項目等方式,推動政府或國際社會將碳中和等議題納入政策議程。通過信息披露,開發溫室氣體核算、報告和審計的全球標準,支持企業衡量、管理和報告溫室氣體排放等方式,推動企業積極實現碳中和。通過聯合合作伙伴設計和實施地方和社區碳中和試點、提升碳中和等議題的公眾認知等方式,支持和賦能社區、園區、自然人應對氣候變化。
碳中和促進會總體目標
推動城鄉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確保城鄉發展能夠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發布者:碳中和-碳達峰,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4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