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將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和服務好企業、銀行等各類市場主體,進一步有力地促進跨境貿易與投資發展。
上海市副市長吳清6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享新機遇共謀新發展——人民幣助推跨境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主題論壇致辭時表示,上海將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指導下,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增強配置全球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加快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與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吳清表示,近年來,上海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以市場化為導向,跨境人民幣業務長足進步,極大地推動了貿易投資便利化。2010年至2017年,上海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從400多億元增長到2800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80%。上海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在全國的占比從10%左右上升到30%,始終位于全國前列。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人民幣跨境收支上海占全國總量38%,目前上海有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111家銀行,共計1068個分支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累計為6.6萬家企業提供結算、貿易投融資、跨境銀團貸款等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的數量、企業數量、服務類型都在全國居首。
此外,上海先后在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等多項業務領域先行先試,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積極的示范效應,擴大了人民幣跨境使用,建立了有利于風險管理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全功能的跨境雙向資金池、全口徑跨境融資等賬戶服務不斷優化,有力支持了跨國企業集團科技創新,以及各種新型貿易所需要的金融服務。
而從交易渠道來看,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進一步擴大開放,滬港通以及即將推出的滬倫通等,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不斷推進,人民幣雙向流動渠道不斷豐富,使上海在金融對內對外開放領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吳清指出,上海商業銀行境外服務主體持續擴大,金融機構走出去步伐持續加快,國際化經營范圍越來越廣,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上海在人民幣全球代理清算網絡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特別是人民銀行牽頭建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一期已經建成,二期全面投產上線,實現了對全球各時區金融市場的覆蓋,對上海形成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有著重大意義。
吳清表示,上海市政府將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和服務好企業、銀行等各類市場主體,進一步有力地促進跨境貿易與投資發展。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