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聯財險在官網上發布了關于公司名稱變更的重大事項報告。其內容稱,安聯財險于今年10月31日收到銀保監會的批復,核準公司名稱由“安聯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變更為“京東安聯財產保險有限公司”。
近年來,伴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也吸引著意欲完善金融布局的互聯網巨頭。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先后拿下保險牌照,并且已經用“互聯網+保險”的諸多創新模式攪動了保險業的一池春水。
互聯網巨頭熱衷保險牌照
今年7月,銀保監會批復同意安聯財險變更股東的計劃。批復內容顯示,安聯財險的注冊資本由此前的8.05億元增加至16.10億元,增加資本將由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進行出資。資料顯示,依托于京東商城電子商務平臺的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京東集團戰略布局重要的業務公司。
事實上,京東對于保險牌照的興趣由來已久。早在2015年,京東便通過全資收購天津津投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獲得了保險中介牌照。同年,京東還宣稱已與四川省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在四川設立京東互聯網財險公司。
相比于京東如愿以償拿到保險牌照,BATJ中的百度追逐保險牌照的過程稍顯波折。今年10月,中國太保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太保產險與百度旗下的百度鵬寰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簽署了《發起人協議-終止協議》,雙方已終止發起設立一家股份制財產保險公司。
2016年,太保產險曾與百度鵬寰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簽署了相關發起人協議,雙方共同發起設立一家股份制財產保險公司。中國太保在公告中表示,鑒于該財產保險公司籌建申請尚未獲得銀保監會核準,在發起人友好協商、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太保產險與百度鵬寰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決定終止發起設立該財產保險公司。
在2015年,百度還曾聯合安聯保險、高瓴資本宣布要成立一家全新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百安保險,不過至今同樣未獲得監管批復。去年,百度鵬寰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100%控股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方才拿到一張保險中介牌照。
加快完善保險布局
支付寶近日上線的現象級產品“相互保”,目前已經吸引超過1700萬人參與。相比于京東和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已在保險領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布局,并且在保險業內屢有驚人之作。
2017年1月,原保監會批準由騰訊旗下全資子公司參與發起設立的和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業。去年9月底,騰訊作為第二大股東的眾安保險在香港成功上市。在去年11月,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又獲批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至此,騰訊已經在保險業完成“一壽險一財險一保險代理”的全面布局。
阿里巴巴同樣也在保險領域積極拓展版圖。2016年,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通過全額認購新增資本金,成為國泰產險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1%。在擁有眾安保險(阿里為第一大股東)、國泰產險這兩塊牌照之后,螞蟻金服又發起成立信美相互保險。而由阿里巴巴聯合中國太平、太平人壽聯合發起設立的阿里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等待批復。
對于保險,兩家互聯網巨頭的思路也有差異。微保上線時,騰訊微保董事長兼CEO劉家明表示,希望借助微保平臺為用戶選好并簡化產品,降低購買及理解的門檻。螞蟻金服副總裁、保險事業群總裁尹銘則曾表示,希望通過科技助力保險公司,產出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好用戶,要和保險公司一起互為生態。
助力保險業科技創新
互聯網巨頭接連進軍保險領域,“顛覆”保險之論一度不絕于耳。但是,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用“突破”與“重塑”來替代“顛覆”,似乎更為貼切。正如馬云所言,“互聯網+”并沒有改變任何一個行業的本質,只是重塑各個行業的生態和體系。
那么,紛至沓來的互聯網巨頭究竟會帶給未來中國保險業怎樣的影響?一方面,在保險科技日漸作為行業競爭力的重要砝碼的背景下,這些具有強大科技實力的互聯網巨頭深度參與保險業的發展,無疑能夠加快保險行業對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水平,從而為保險業務創新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同保險公司相比,互聯網巨頭們無疑有著更為完善的業務生態,不僅能夠幫助保險產品在不同場景下更有效地觸達用戶,同時,這些生態所累積的海量數據還將能夠極大地彌補保險行業的數據短板。更精準的定價、更精準的營銷以及更高效的服務網絡,無疑將會拓展保險的邊界,從而更好地覆蓋人民群眾的風險保障需求。
但也應當注意到,隨著互聯網巨頭入局,一些中小保險公司在數據積累、技術實力等方面的劣勢無疑將會放大,或許還將迎來更為殘酷的競爭環境。中小保險公司在新的行業環境中如何定位,還需要業內進行更多思考。
同樣,互聯網巨頭入局既能夠推動保險創新,但也可能因創新造成新的風險,這也對互聯網保險監管提出考驗。反之,互聯網保險的監管導向又將對互聯網巨頭日益集聚的保險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