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時間步入年末,并購重組步入收官階段。根據統計,截至23日今年以來共有211單并購重組,相比2017年全年262家減少,熱度進一步下降。
券商并購重組年度“成績單”也已出爐。無論是并購家數還是拿大項目的能力,華泰聯合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600030.SH)均位列前三,遠遠拋離其余券商,龍頭地位鞏固。
但三家券商競爭力也有差異,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優勢在于產業整合,華泰聯合除產業并購外,對跨業務重組也頗為擅長,表現之一為在今年借“并購市場分化態勢逐漸顯現,”深圳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24日表示,“操刀大項目能體現投行的專業能力,通過成功案例和口碑吸引更多客戶,占據更大市場。打價格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不過,盡管并購市場分化加劇,但中小券商并非沒有機會。數據顯示,民生證券、天風證券(601162,SH)等小型券商未受弱市影響,逆勢崛起。
“小券商綜合實力不及大型券商,拿下大型項目能力主要靠業務負責人。不過一旦能拿下大項目,開張可吃三年。”上述深圳投行人士談到。
龍頭確立
今年10月監管層頻出政策利好以前,并購市場表現冷淡;四季度逐漸升溫。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數據整理,結合“重大資產重組”與“定增重組”進行統計,上市公司并購財務顧問成績單浮出水面。截至23日,華泰聯合證券家數最多,共有28單;中信建投證券27單緊跟其后;中信證券以24單數量緊咬前兩名。
三家是僅有的項目數量達到20家以上的券商,合計占市場份額28%,與第四名拉開較大差距,這也意味著2018年并購重組財務顧問龍頭地位就此確定。
數據顯示,第四名海通證券僅11家,第五名國金證券10家,第六名國泰君安證券9家。
除了項目家數,龍頭券商“操刀”大項目的能力亦有目共睹。根據對交易總價的統計,今年以來達到百億規模的并購重組共有21單。
其中華泰聯合證券與中信證券各有4單。具體而言,華泰聯合證券百億項目有“中公教育作價185億借殼亞夏汽車(002607.SZ)”、“天山鋁業作價236億借殼紫光學大(000526.SZ)”;中信證券則有“美的集團(000333.SZ)144億吸收合并小天鵝47.33%股權”、“?深赤灣A(000022.SZ)以247億元定增收購招商局港口38.72%股權”。
“大型券商有一套綜合解決方案,并購工具豐富,比如可以為上市公司提供過橋融資等,這是大券商的優勢;另外大券商跟監管層的溝通能力也更好。”深圳一名并購PE人士25日談道。
小券商逆襲
盡管大券商在并購各項排名中業績漂亮,但部分中小券商表現并不差。
今年以來最值得關注的追兵是民生證券與天風證券。民生證券以8家項目排在第7名,超過中金公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等大型券商。
根據其操作的項目來看,瀚葉股份(600226.SH)32億定增收購量子云100%股權,即收購981個微信公眾號,盡管該項目最終以資本市場環境及產業政策變化原因而終止,但已經吸引市場足夠多的眼球。
天風證券以6家排在第11名。其今年有2單海外并購,為東山精密(002384.S)收購納斯達克上市公司Flex旗下11家子公司100%股權”以及赤峰黃金(600988.SH)收購MMG?Laos?100%股權。
除了上述兩家以外,其余中小券商比如國金證券以及東興證券,近年來表現穩定,排名靠前。國金證券今年排在第5位,東興證券排在第8位。
相較而言,長城證券排名有所下滑,今年與東興證券并列排在第七名,而往年可排在前五。
中小券商雖項目不多,但也具備推進大型或復雜項目的能力。
東方花旗證券的項目規模截至目前最大,總價值522億元,為萬華化學吸收合并萬華化工并購事項。長江證券為世紀華通(002602.SZ)定增收購盛躍網絡100%股權承銷保薦,價值298億。
華泰聯合扛借殼“半壁江山”
從并購類型來看,受監管層引導,產業并購成為近年來的主流,跨界并購或借殼上市受到一定的壓制。
以重大資產重組為例,根據統計,重組類型中有橫向整合、垂直整合、資產調整、整體上市、借殼上市、多元化戰略等。
產業并購包括橫向整合與垂直整合,數據顯示分別有122單以及10單。其中,中信建投證券與中信證券家數最多,分別有15家、10家;此外海通證券有9家,民生證券7家。
“產業并購需要財務顧問對產業邏輯的理解,才能給出適合方案以及估值體系,還要積累相關產業上下游的資源。”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25日表示。
在他看來,近年來多家券商投行以行業分部門也是遵循這樣的業務思路,“做一單,深耕一個行業,由此拓寬在這個行業上話語權以及提升撮合能力。”
從產業優勢來看,中信建投在多個行業上有豐富經驗。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數據的整理,中信建投有3起信息技術服務類的并購,在該行業中市場占比達到50%。分別有“思維列控(603508.SH)定增收購藍信科技51%股權”;“同有科技(300302.SZ)定增收購鴻秦科技100%股權”;“辰安科技(300523.SZ)定增收購科大立安100%股權”。化工行業亦有3例,占比11%。
華泰聯合證券也在多個產業上表現突出,比如在機械行業以及金屬與非金屬行業各有2單產業并購,市場占比依次為13%、16%。其項目有賽騰股份(603823.SH)收購菱歐科技100%股權、鵬欣資源(600490.SH)收購ARS的100%股權。
華泰聯合不僅擅長產業并購,在今年更是做了多單“跨業務”并購和整合。根據Wind統計,今年借殼上市案例共有11單,華泰聯合證券有6單,占比55%,可謂是占據借殼市場“半壁江山”。
與此同時,在“多元化戰略”并購類型(即多主業)中,華泰聯合也以4單成績成為該類型中數量最多的財務顧問,占比14%。
另外,上市公司跨境收購類型中,今年以來共有13起。其中中信建投市場份額最大,共有3單,占比23%。分別為渤海汽車(600960.SH)收購TAH?75%股權;海南橡膠(601118.SH)收購R1的71.58%股權;科銳國際(300662.SZ)收購Investigo的52.5%股權。華泰聯合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則各有2單。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