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供前夕,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歷時一周,驅車上千公里,走訪川渝地區,類似的火焰錯落在大山深處,不遠處,通常能看到高高的鉆井平臺,這些火焰的大小,影響著今年冬天天然氣的新增供應,有經驗的石油工人,能夠依據火焰的大小,判斷未來建成氣井后,能有多大產量。
川渝地區布局著中國眾多天然氣井,最近一年以來,為提升產量,不斷加大開發強度,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為例,僅川南地區就已累計開鉆頁巖氣井265口,年總進尺超過100萬米,較去年全年的50萬米增加了一倍,到10月末,共在川南地區部署133臺鉆機,較2017年的38臺增長了3倍,長寧頁巖氣田累計投產91口井,頁巖氣日產量達到606萬立方米,相當于300萬戶居民一天的生活用氣量。
作為中國天然氣的主要產區,川渝地區匯集了中國石油旗下五大鉆井公司,包括除大慶油田、渤海鉆探之外的長城鉆探、西部鉆探、川慶鉆探,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甚至聘請了其他單位,如中國石化的鉆井隊,大量的施工隊伍,促成了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的增產上產。
2018年的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天然氣年產量將超過2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超過7%,其中頁巖氣新增產量占近二分之一。截至今年底,頁巖氣產量將達31億立方米以上,同比增加24%,其中長寧地區17.5億立方米,威遠地區12.8億立方米。
長寧—威遠區塊是國家頁巖氣示范項目,在短短的三年里建成示范產區,目前,長寧區塊投產井92口,日產氣量約606萬立方米,冬供期間,日產氣量將達到1200萬立方米,相比去年增加750萬立方米。為保證產量供應,今年長寧地區已新投產41口生產井,約是去年16口生產井的2.5倍。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節節攀升,年均增速從6%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15.3%,進入2018年后,天然氣的消費增速達到18%,今冬供暖季面臨壓力。根據供需預測,今年供暖季城市燃氣消費量較去年將有明顯增長,我國天然氣供需缺口高達228億立方米,增幅高達32.4%,比過去五年冬季銷售增量的256億方還要高出6億立方米。
西南油氣田公司是國內天然氣供應主力之一,為了保障今年冬季的天然氣供應,從年初開始,各項工作便已經籌備,各個環節都在想方設法增產上產。僅今年1至10月,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向市場供氣211億方,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6億方,增幅達13.8%,累計生產182億立方米天然氣,同比增產8.57%。
眾所周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在我國天然氣市場有著特殊的地位,旗下有我國能源戰略通道的西南樞紐,有4.2萬千米集輸和燃氣管道,川渝地區管網通過中貴線和忠武線與中亞、中緬、西氣東輸等骨干管道連接,保障全國的天然氣供應。
在川渝地區,還有中國的重要儲氣庫——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相國寺儲氣庫,用氣高峰時,曾供應了當天全國將近一半的調峰天然氣。今年相國寺儲氣庫又一次刷新注氣歷史最高紀錄,相國寺儲氣庫的人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預計今冬明春調峰采氣期間,相國寺儲氣庫日均采氣量750-1650萬立方米,最大日應急采氣量可達2200萬立方米。
隨著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的不斷攀升,短期內供不應求的局面或將持續,建立儲氣庫,加大開采力度,將是不斷提升保障能力的重要方式,但考慮到建設周期,需要提前規劃,特別是在儲氣庫建設上,對現有的儲氣庫擴容,或是短期內提高儲氣庫容量的重要路徑。在頁巖氣的開采上,相關公司已提高生產計劃。
據悉,今年至2030年,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將新建5座儲氣庫,形成工作氣量100億立方米、日調峰采氣量8300萬立方米的儲氣庫群,用于季節調峰和事故應急。而從2020年到2035年,頁巖氣將從120億立方米增長到420億立方米,并實現長期穩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