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美銀美林發表報告稱,中資醫藥股股價自今年6月的高峰過后,開始面對沽售壓力,特別是在內地藥品集體采購計劃的仿制藥降價結果公布后。相信導致行業出現拋售的原因,包括對宏觀的憂慮導致中國資金外流;集體采購計劃對藥品定價造成壓力;以及板塊輪換,該行認為領先的企業出現過度調整。
該行稱,考慮及醫療行業的戰略重要性;內地政府長期的“健康中國2030”計劃;以及整體醫藥保健需求穩固等因素,該行對中資醫藥行業的看法保持正面。
美銀美林表示,中國醫藥保健政策的整體方向為推動創新,以及降低在仿制藥方面的支出,相信在行業快速轉變的環境中,研發能力及經營規模將會是選出優勝者的兩個決定性因素。
該行相信,中生制藥(01177)在顛簸的環境中有最好定位。中生制藥雖然預期會因藥品集體采購計劃而出現銷售損失,但該行的估值模式顯示集團股份已屬超賣,而中生擁有豐富的產品線,其規模和繼續投資研發的能力,令產品線正快速向前發展。隨著肺癌藥品安羅替尼(Anlotinib)的成功推出,以及未來數年重磅藥品的潛在推出,相信集團股價有顯著的上行潛力。
另外,美銀美林又認為,藥明生物(02269)及國藥控股(01099)其實可受惠于藥品集體采購計劃。其中,由于仿制藥定價壓力使制藥/生物技術企業更加關注創新,及增加對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CRO)需求,藥明生物可有更好的項目。而藥品集體采購計劃有利于有強勁融資定位,及廣泛地理覆蓋范圍的分銷商,國藥作為全國最大的藥品分銷商,應可通過自然增長或收購,提升市場占有率、提高毛利率并降低融資成本。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