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零食錢的熬夜險,會不會吸引到你?
“加班應酬,來份熬夜險強身護體……”,售價27.5元/年,宣稱不到一包零食錢的熬夜險,會不會吸引到你?
保險行業近期一款名為平安熬夜險的產品席卷朋友圈。其實,記者發現早在2017年11月,平安就曾推出熬夜綜合險,為何這款保險產品最近又突然翻紅走熱?
這或許是源于一位36歲券商研究員夜晚猝死引爆了加班族對健康的關注。今年以來,已有多位年輕的金融從業人員過早離世,更有“互聯網民工”、媒體人在熬夜的邊緣“瑟瑟發抖”。
相比熬夜險產品背后的整體打包邏輯,取了時髦的名字才是翻紅的最主要原因。毫無疑問,熬夜險比猝死險、事故險更有想象空間和故事價值。
當然,近年來也有部分保險企業一度發行了靠“噱頭”吸睛的創新保險產品如霧霾險、中秋賞月險等,不過它們的賭博意味太濃,創新偏離了保險的本質,而被監管叫停。
熬夜險管什么
“是少熬一夜賠一夜錢嗎?”當這款平安熬夜險產品被“夜貓子”張明(化名)看到時,他調侃道?!氨罘祱觥钡钠桨舶疽闺U走紅朋友圈,宣稱熬夜加班必備保險。實際上,借著熬夜險這個名號,這款由平安財險售賣的保險是一種以猝死為重心的普通意外險,保險責任覆蓋猝死疾病保障、救護車車票保險金、意外傷害身故和殘疾。
從熬夜險官網介紹來看,投保年齡為18-60周歲,保期1年,針對1-3類職業,分為限時爆款、進階款、高端款。其中,爆款版本僅用27.5元/年的價格就能覆蓋。若被保人意外猝死,保額20萬元;意外傷害身故和殘疾保額20萬元;救護車車費保險金500元,另進階款售價88元起,各項保障均翻倍;高端款售價156元起,三項保障在原先基礎上翻三倍。
在瀏覽了一遍宣傳頁面后,張明被這款主打性價比招牌的保險吸引,報著獵奇心態,他用手機在平安保險商城購買了這款產品,前后用時不超過3分鐘,直接跳轉付款界面?!氨畎媸蹆r27.5元/年,價格僅一頓外賣錢,我覺得成本并不是很高。”張明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以熬夜為名的產品將猝死事件由原本在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6小時基礎上延長至24小時。
不過,《平安猝死疾病保險》條例上載明,既往癥造成被保險人猝死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
那么,這款平安熬夜險一年27.5元是怎么做到的,又與市面上的其他意外險有什么不同之處?
一位滬上保險公司精算師向記者解釋,意外險從大面上涵蓋了意外醫療、第三方責任險和意外身故。從精算的角度,要考慮的是出險頻率和預期出險損失。雖然意外身故的賠付額普遍要高于意外醫療和第三方責任險,但其出險頻率從宏觀大體量的數據層面來講是要遠遠低于前兩者的,所以其期望值在承保的保費里的比重實際上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意外醫療的觸發機制涵蓋很多方面,所以其出現頻率相對而言是要高得多?!鞍疽闺U因為其并不包含意外醫療部分,這部分本來理賠頻率又是極高的,畢竟生病、住院概率更大。且該產品出險賠付的觸發機制相對而言受到了更多條條框框的限制,所以表面上來看它是要比意外險便宜很多。”上述保險精算師如是說。
至于定價方式,這位保險精算師坦言:“因為熬夜險作為一種新型險種,沒有大而全面的數據作支撐,所以我認為會從事故的數據庫中提取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定價。到了產品本身穩定后,有足夠的市場,那么到時候兒會通過產品自身的數據進行定價分析。簡而言之,承保概率和費用一定是呈反比。便宜的險種必有它便宜的算法模型?!?/p>
截至11月29日,記者還能從平安保險商城中搜索找到這款平安熬夜險,銷售分數已經上萬份,不過產品并未上架至螞蟻保險和微保渠道。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熬夜險爆款版限時截止日為11月30日,今后是否再次上線并未有準確消息。
花樣“奇葩保險”
與平安熬夜險實打實的意外險不同,部分保險企業一度發行了靠“噱頭”宣傳的互聯網保險產品,但從取名方式看,保險公司渴望憑借名字的想象空間成為流量爆款。
記者細數發現,近年來,在互聯網保險平臺上“奇葩保險”頻現。諸如霧霾險、彩票不中險、熊孩子險、扶老人險、中秋賞月險等等。這些保險的問世引發公眾質疑,賺錢眼球的同時是否有實質保障內容?
人保財險在2014年3月曾推出空氣污染健康損害保險(即霧霾險),首度創新式的與空氣指數掛鉤。只要連續5日空氣污染指數監控大于300,保險公司將最高給付1800元污染津貼。該保險保障人群年齡為10至50周歲,保費從78元至138元不等。
雖然關注度極高,可是這款新型保險形式剛推出一周后即遭監管部門叫停,被指“霧霾險不滿足‘有可保利益’和‘符合大數法則’兩大原則,與保險本質相悖,不再是保險產品,更像博彩形式?!?/p>
時年6月份,原保監會下發《關于規范財產保險公司保險產品開發銷售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矛頭劍指的就是“奇葩保險”。隨后兩個月內,原保監會連下5份監管函,強調的主旨均為不得開發銷售博彩性質產品,保險產品命名要清晰明了,且與保險責任緊密相關,不得進行惡意炒作。
售賣霧霾險的人保財險在半年后,因擅自更改保險條款,觸犯《保險法》的有關規定,接到了行政處罰通知書。監管機構對相關公司處以50萬元的罰款,罰款總額遠高于保費所得。經此一罰,嚇退了幾個蹭熱度的“噱頭”保險。比如前一年火熱的中秋賞月險(針對中秋節因為天氣原因在賞月城市有無看到月亮而投保),當年已經不見蹤影。
“某些熱點互聯網產品保險產品出現其實可以看成是保險創新、貼近生活的體現,因為單份價格普遍偏低,‘奇葩險種’所帶來的銷售額在整體利潤貢獻上可以忽略不計,但也不能忽視發生賠付概率低,(某些產品)為了謀求營銷效果而賺眼球?!蹦炒笮拓旊U公司上海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一些互聯網電商平臺用保險名義打的“小九九”算盤,更是讓監管層難以容忍。比如,流量明星鹿晗公布戀情后,有互聯網平臺銷售鹿晗戀愛險,以在一定期限內公眾人物是否保存戀愛關系為賠付條件。對此情形,監管部門發布《關于防范互聯網偽保險產品的風險提示》,明確指出公眾人物戀愛險并非保險產品,不符合保險法規定,也不是由保險機構開發和銷售。
其實這款虛假戀愛保險,衍生于真正由保險公司推出的曾風靡一時的戀愛險。這款險種宣傳時表示“投保人與配偶在投保后一段時間內結婚,就能獲得保險公司玫瑰、鉆石、禮金等婚嫁祝賀?!卑凑毡YM的金額祝福金在1999元至上萬元不等,保險期間是3、5年。
自2013年11月開始,長安責任保險最早推出戀愛保險,據推算首次試水的成果格外喜人,超過5000人投保,總保費到達600萬。戀愛險在2015年迎來爆發期,各大財險公司投身其中,并對結婚兌付的內容做出更靈活的補充。好景不長,時間拉長至2017年1月初,原保監會公布的《財產保險公司產品費率厘定指引》和《財產保險公司保險產品開發指引》,從兩端規范了財險產品,向此類投機風險類保險產品關閉了閘門。
此后,保險市場上的戀愛保險幾近滅絕,最受關注的支付寶螞蟻保險入口中也難見蹤影。
互聯網保險監管升級在途
一家專做互聯網保險的資深從業人士表示:“這種保險主要是個樂趣。我們看到的都是“噱頭”,做的多了也不利于社會對保險本質的理解,所以之前監管也叫停過,有些產品也背離了保險產品定制依循的大數法則,有些賭博的意思,這不是保險的本質?!?/p>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向記者表達了另一種觀點:“保險公司從產品營銷、宣傳方面,就如同普通廣告創意用一些熱點概念也無可厚非。撇開這些,去看本質最重要的還是看對風險保障的杠桿作用能不能發揮?!?/p>
當以小額保費支出來換取小概率事件發生時候大額賠付,保險的功能才得以放大。對于后市的發展,朱俊生覺得并不擔心這個問題,一切靠市場檢驗,沒有多少人買的保險,會自動從市場中消失。
“到最后大家還是關心怎么花最少的錢買到踏實的保障,而且當時火的時候我關注到用戶其實也沒有太買賬,看熱鬧的多付款的少?!敝炜∩f。
的確,在大火一陣后,“奇葩保險”或遭到監管注意主動下架,或成為消費者口中的談資,真正被接納的實屬少之又少。
如果說“奇葩保險”是互聯網的搞怪基因被激發順應而生的話,也存在一大批真正服務于保險市場的互聯網保險在發光發熱。
當下,保險公司變革加速進行時,互聯網巨頭布局夾擊,創新產品的研發便成了互聯網保險“下半場”的制勝高地。
慧擇網健康險首席研發總監廖曉平表示:“能從消費者需求出發,解決消費者保障痛點的產品才是好產品。不僅需要在產品形態、保險責任上做創新,還可以從核保、保全、理賠等每一個涉及到消費者核心利益的服務環節上去做好,這才是一個真正對消費者好的產品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而不是簡單的比拼價格。因為消費者買了保險,更期待的是,在遭遇災難的時候能及時獲賠?!?/p>
2011年互聯網保險起步之際,全國164家保險公司里有34家參與其中,占比僅為兩成。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117家保險公司經營互聯網保險,占保險公司總量的52.7%。保費則由最初的32億元,在短短5年間增長58倍,達到去年底的1835億元。
其中由部分“奇葩保險”支撐起的份額無法確切估算,但在互聯網營銷中以保險宣傳噱頭獲取的流量遠高于其成本的核算。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5年,互聯網保險滲透率一路上揚從0.2%上升至2015峰值的9.2%。2017年后出現下滑趨勢,保持在5%左右。單就數據走勢來看,互聯網保險滲透率和噱頭保險成長時間是契合貼近的。
相較于傳統保險公司,除了平臺型線上保險超市外,融入線上場景的碎片化保險定制在互聯網保險上得到更廣泛運用。通過行為數據的積累,在理財、社交、旅游、購物等各式領域均有創新的保險產品面世。
個性化、定制化保險屬于互聯網時代的新產品,讓幾乎所有的風險場景都可以打包成產品,推出的新奇“奇葩險種”亦是傳統保險產品無法做到的。
重要的是,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與傳統保險業務監管一致性從始至終未改變。恰巧原定有效期3年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于今年10月1日到期,銀保監會同時也下發《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草稿)》公開征詢意見,推進互聯網保險創新、改革和發展,這也預示著針對互聯網保險業務升級版監管辦法呼之欲出。未來,互聯網保險的產品經營范圍、經營主體、經營區域以及第三方網絡平臺業務都有教科書般的嚴謹和規范。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