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昔日為保險公司帶來業務增量的網貸履約險,正因網貸行業賠付率驟升而將險企卷入高賠付漩渦。
財聯社記者獨家獲悉,監管層對于網貸履約險業務高度重視。近日,消保局就網貸履約險投訴事宜向涉及承保的安心財險、天安財險、長安責任等三家保險公司下發監管問詢函,要求上述三家保險公司匯報各自承保情況。
據了解,由于綜合償付能力低于監管紅線,目前,安心財險、天安財險、長安責任已經暫停了該業務。
上周,安心財險與米缸金融再生齟齬,在網貸履約險的賠付問題上,合作雙方始終沒能達成共識,導致投資人權益受損四處投訴。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15家保險公司開展了網貸履約險業務。
01 網貸平臺逾期,拖三險企下水
近日,由于米缸金融項目逾期,網貸平臺與承保公司安心財險各執一詞,責任難定,引起業內外關注。12月19日,安心財險聘請了專業律師團隊,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希望借助法律手段解決問題。
財聯社記者獨家獲悉,此前一周,消保局就履約險投訴問題向包括安心財險、長安責任、天安財險在內的三家保險公司發出問詢函,而上述三家保險公司分別與包括P2P、現金貸、銀行等在內的網貸公司有過該類業務的合作。
記者獲悉,由于安心財險償付能力下滑,自今年4月份開始削減信保(網貸履約險)新簽業務,至3季度暫停旗下所有的保證險新簽業務。在此之前,安心財險與不下十家的P2P、現金貸、銀行等合作,受網貸市場緊縮等影響,安心財險方面預計滿期賠付率將達到120%。
而另一家保險公司,長安責任在該領域的賠款累計支出已經接近20億元,未了的保險責任余額仍有22億元。為此,長安責任已經在3季度末計提了4億元的準備金。(詳見財聯社在《【獨家】長安責任保險遭遇P2P暴雷潮已賠20億償付能力告急監管層介入實地調研》一文中的報道)。
根據監管要求,綜合償付能力低于150%的保險公司,將不得開展該業務。根據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涉及該險種的險企陽光保險和浙商財險兩家的核心償付能力分別是135.44%和130%,綜合償付能力分別為193%和184%,已經逼近監管紅線,而天安財險核心償付能力為126%,綜合償付能力為157%,而2016年至2017年期間,天安財險的綜合償付能力一直低于150%。
有保險業內資深人士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透露:“財產險公司的業務比較單一,雖然車險的占比屬于大頭,但是在國內車險市場上,所有的利潤被四大車險巨頭占據,中小型保險公司想在這個市場上分一半羹實在太難。”
因此,一方面是保險公司為了尋求業務突破,一方面是網貸行業自身發展訴求,不少保險公司開始承擔起“擔保公司”的角色。
以2017年報數據來看,除人保、平安、太保三大車險巨頭實現盈利之外,規模保費在100億-600億的6大財險公司中,仍有3家保險公司無法實現車險承保盈利,中小公司車險業績則更加艱難。為了尋求業績上的突破,網貸履約險業務被寄予厚望。
“信用保險(網貸履約險)剛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沒有賠款。”不少保險業內人士均對該業務作出“穩賺不賠”的評價,不過,2018年在“去杠桿”、“緊信用”的金融調控背景下,市場流動性明顯緊縮,網貸行業違約率上升。保險公司迎來了大面積的違約賠償,目前,網貸履約險業務已經成為不少保險公司的傷心之處。
“由于網貸企業發展歷史較短,沒有足夠的數據來判斷業務的風險,項目風險很難評估?!币晃回敭a保險公司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大面積的網貸索賠為保險公司敲響警鐘,但是并不代表此次事件的發生會阻礙保證保險的開展。上述人士表示:“有了這一次的經驗,未來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定價上會擁有更多的經驗,尤其是對于一些中小型保險公司來說,保證險始終被寄予厚望,一定會重新做起來。”
02 安心財險兜底保險責任不到2億元
說起與米缸金融的合作,在合作初期賠付率較低的情況下,安心財險也享受接盤俠的角色,但今年的狀況顯然不同。
“本來米缸金融是天安財險的客戶,因為天安償付力低于150%,不能繼續做信保業務,所以找到安心,希望安心繼續把米缸維護下去。當時簽了合同,等天安恢復信保出單后,以再保險的形式再轉回給天安。”一位此事件的知情者對財聯社記者透露,由于天安財險的償付能力一直沒能達標,米缸金融的業務一直在安心財險。
隨著P2P、網貸行業標的逾期的蔓延,米缸金融旗下的部分項目也出現了逾期,作為兜底方,安心財險需要對投資人進行賠償,由于出借人遲遲拿不到賠付,因為對安心財險發起了投訴。
在此期間,米缸金融發布公告稱,是安心財險拒不提供資料清單及相關要求和模板文件,致使理賠工作無法繼續。
安心財險緊接著也發布公告回應表示,一直在協調平臺方提供理賠所需資料及數據,在收到合法合規的理賠所需資料及數據,并確認適格的保險受益人清單后,公司會嚴格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對逾期資產承擔賠付責任。(點擊回顧)
“和米缸的保險責任,一共不到2億元。截至今年10月份,逾期是1800萬,這部分屬于房抵貸。”據知情人士透露,這筆賠償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并不是大數目,但是在核賠的時候,保險公司認為米缸金融部分底層逾期資產與前端出借人的對應關系并不清晰,在提供的理賠資料中,缺少出借人與借款人之間的銀行流水憑證等關鍵信息,因此暫時無法對米缸金融的用戶進行賠付。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申訴(反不正當競爭)委員會委員肖颯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公司拒絕賠償有正當理由。當不能對平臺自身逾期事實,出借人、借款人信息、銀行流水等提供證明材料時,保險公司無法確認保險事宜是否觸發,也就可以提出拒賠的抗辯?!辈贿^,肖颯強調,具體情況還需要更具保單約定的條款而定。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在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是認為,保險公司的確有權利要求網貸平臺提供相應的資料,但是合作的基礎應該是提前確定理賠標準,而不是等到出現風險之后再提出要求。
尹振濤表示:“這樣與保險公司和網貸平臺當初的合作有關,當時為了做大率約險的規模,為了做大利潤,很多保險公司并沒有理清網貸平臺的風險,也給現在的理賠埋下隱患?!?/p>
另外,財聯社記者從不少網貸平臺業內人士處獲悉,以P2P網貸為代表的互金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無序到合規的發展歷程。
“網貸行業發展早期的時候,很多平臺沒有接入銀行存管,平臺本身就相當于一個大的資金池,出借人和借款人的錢都是通過這個池子交易,根本就不可能有清晰的對賬關系。”一位網貸行業資深人士表示,近兩年強監管時代來臨,監管部門對于網貸行業發展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銀行存管成為P2P網貸平臺合規備案的關鍵指標,在此之前,由于沒有接入銀行存管,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債務關系并不是一一對應,十分不清晰。
12月24日,安心財險在給財聯社記者的回復中再一次強調,米缸平臺必須提供每筆逾期資產對應的投資人清單,以及投資人與借款人匹配的資金流水,安心財險才能啟動理賠流程。
不過,與安心財險同樣和米缸金融之間有未了保險責任的天安財險始終未對此事件發聲,根據財聯社記者了解到的信息,天安財險與米缸金融直接合作的規模遠超安心財險。截止記者發稿前,天安財險始終沒有接受財聯社記者的采訪。
03? 2017年平安財保費居首,眾安賠付支出已達3.06億
在保險公司的財務報表中,網貸履約險業務的業績主要錄入在“保證保險”的科目下。財聯社記者梳理了各家保險公司披露的2017年保證險保費收入,據不完全統計,有至少15家在內的保險公司開展了保證險業務,包括:平安財險、陽光保險、眾安保險、太平財險、長安責任保險、易安保險、眾惠相互保險、富德財險等多家保險公司,分別與包括陸金所、小贏理財、小馬金融、招財寶、融金所、錢吧金融、首金網、邦融匯等在內網貸平臺進行了履約險合作。
其中,平安財險的保證險保費收入居首,2017年整年收入198.8億元,承保利潤達13.7億元。而平安財險經營的所有商業保險產品中,保證險保費收入位居第二,僅次于車險保費收入的1705.08億元。
各家保險公司的承保利潤也有所不同,2017年易安保險的保證險業務實現了盈利,保證險保費收入1795萬元,而賠付支出則相對較少,僅6.52萬元,承保利潤為1392萬元。另外,易安保險的保證險業務也是其2017年保費收入前五位險種中唯一一個盈利的險種。
以安心財險2017年保險保費收入情況為例,五大主要險種車險、保證險、意外險、健康險、責任險的保費收入分別為:2.7億元、2億元、1.2億元、0.9億元、0.5億元;賠款支出分別為:3788萬元、115萬元、3438萬元、3761萬元、1001萬元;承保利潤分別為:-12527萬、-145萬、-7445萬、-7321萬、-3508萬。也就是說,保證險業務在整個保險險種中不僅保費收入高、賠款支出低,承保利潤也高,絕對是財險公司中的“產品擔當”。
同樣經營保證險業務的眾安保險卻難逃虧損命運,據統計,眾安保險2017年保證險保費收入8.18億元,賠付支出3.06億元,承保虧損了1.35億元。
另外,據披露的信息顯示,天安財險2017年度保證險收入9427萬元,相較上年同期收入3.09億元減少了227.9%;賠付支出917.9萬元,比上年減少34.5%。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絕大多數保險公司開展的網貸履約險主要包括有抵押物和無抵押物兩大類。第一種形式下,當借款人出現爽約或者拖欠借款時,作為承保的保險公司需要首先對出借人進行賠償,然后再對抵押物進行資產處置,如果資產處置的價值低于賠款,保險公司需要對出借人進行追償,這類合作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并不會虧本,但是資產處置周期普遍較長,不確定性較大;另外一種屬于純信用保險,這類合作主要集中在現金貸行業,以借款人的個人信用作為擔保,一旦借款人違約,則由保險公司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根據監管部門印發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要求保險公司開展網貸平臺信保業務,應當對合作的網貸平臺制定嚴格的資質準入要求。此外,從事信保業務的保險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應當不低于75%,且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低于上述要求的,應當暫停開展信保新業務,并可在償付能力滿足要求后恢復開展信保業務。保險公司承保的信保業務自留責任余額不得超過上一季度末凈資產的10倍。
在宏觀經濟下行和互聯網金融急剎車的雙重重擊下,曾經為保險公司提供了高利潤率的網貸履約險業務能否挺過這一關,仍待時間檢驗。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