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不平靜的一年,就在剛剛過去的12月里,有公開的媒體報道提到,“某接近監管人士透露,監管是有關掉90%平臺的思路,保留10%的頭部平臺”。不過,據另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中國互金協會和北京市金融局并未收到相關指示,“至少沒有得到存量P2P要不斷減量的指示。”
雖然該消息目前尚未得到證實,但部分地區已經有消息傳出,在陸續清退體量較小的平臺。
2018年11月7日,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公布了首份取締類P2P名單,共有56家平臺,杭州第一批將清退存量不足1億的平臺,接下來可能會逐步擴大清退范圍,可能會清退存量不足5億或10億元的平臺。北京地區也傳出消息,待收規模低于5000萬元以下的網貸平臺也建議清退。
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從業者來說,2019年或將是“二八效應”最明顯的一年,無論如何平臺都將面臨或被清退、或備案成功,或通過海外上市等渠道上岸。
行業穩中回暖
多位從業者普遍認為,無論2019年的政策走向是怎樣的,合規性永遠是最重要的。
PPmoney網貸CEO胡新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隨著監管趨嚴以及行業出清的加速,中小平臺以及不合規平臺會承受較大壓力,部分平臺會選擇良性退出,金融科技也將逐步成為網貸平臺未來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開鑫金服方面認為,由于一批偽網貸平臺集中出清,從2018年6月開始行業經歷了短暫的動蕩。但隨著監管和整治措施的落地,一些平臺良性退出,行業也逐漸趨于穩定。與此同時,懸而不決的備案也給網貸投資人、從業者帶來了焦慮情緒,希望能夠盡快實現備案,推動行業穩定長遠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存量較小的平臺陸續宣布良性退出,而規模較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則在積極推進備案準備工作。根據要求網貸平臺備案驗收后或將被分為合規、整改、兼并、清退四大類分類管理,其中合規和整改的機構將進一步被納入規范的范疇,兼并和清退則是以不同形式退出市場。
首先從本質上來講,網貸平臺是否合規,是否按照監管對網貸信息中介平臺的要求,合規運營尤其重要。比如不設立資金池,不自融,不涉嫌自擔保、信息披露完善、沒有違規大額標的、上線銀行存管等,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合規運營。
事實上,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主要受市場環境、社會需求、監管政策的影響。目前,國家大力支持金融扶持實體、鼓勵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方向沒有動搖,眾多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尚存缺口,互聯網金融企業作為傳統金融重要補充的定位沒有改變。可以預見,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前途依舊光明。特別是隨著行業備案落地,那些風險控制能力強、運營合規、背景雄厚、有金融科技加持的大平臺將承載更多借款人、出借人對行業的認可與期許,行業穩健發展也指日可待。
胡新認為,前段時間,由于金融監管趨嚴、網貸備案延期以及市場資金流動性緊張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下,行業開始加速出清。在經濟過熱時,很多資源會被浪費,而所謂的行業危機也起到了警醒的作用,行業收窄賽道,讓競爭變弱,將問題企業擠出賽道。堅持留下的企業則會成為勝利者。
盡管剛剛過去的一輪行業出清,對于投資人信心有一定的打擊,但是從多項指標來看,行業已經回暖。從第三方網貸天眼近期披露的數據來看,2018年9月P2P網貸行業成交額達1427.43億元,環比上漲4%,貸款余額為11284.62億元,環比上漲5.69%。行業資金回流、人氣回升,頭部平臺積極開展和銀行等機構合作,部分平臺也在謀求赴美上市,我們認為行業發展進入了一個“馬太效應”加劇、監管更加有序的新階段。10月份受國慶假期影響僅有小幅下降,行業成交額達1411.22億元,環比下降1.14%
凡普金科創始合伙人、CEO董祺對記者表示,監管政策真正落地之后,市場需要一定的反應期,目前來看行業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隨著整個行業的逐漸平穩,用戶的信心將逐步回歸,這時候市場自然將回暖。這可能需要一定的過程,但的確在向良性的方向發展著。
大量平臺上市標志行業成熟
對于有長期持續發展意愿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來說,上市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經環節。2017年宜人貸率先在美上市,這也拉開了互聯網金融平臺海外上市的大幕,截至2018年底,已經有十幾家平臺在美股上市,同時還有多家平臺在港股IPO或借殼上市。
胡新認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在于,大部分領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背后的投資機構都已經進入退出期,投資人對于退出回報的追求,是促使互金企業紛紛謀求登陸資本市場的原因之一。此外,解決資金壓力的好辦法,就是上市。股票上市發行后,能通過股權質押、定向增發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且上市后企業的信用度上升,融資成本也會下降,上市公司可以獲得很多地方政策的扶植,比如稅收、項目審批方面的優惠,甚至還能獲得專項的政府扶植資金。
事實上,不同時間階段的上市渠道不同,2015年鼓勵新三板上市;2017年開始出現美股上市熱潮。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當出現大量上市企業的時候,這也是一個行業逐漸成熟的標志。
董祺表示,不同市場上市有不同的優勢,主要還是應該看企業對自身發展的規劃,在哪個市場上市更有利。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上市的確可以帶來更好的助力。未來,我們將結合內地和香港兩地資本市場環境和企業自身發展計劃,繼續推進上市相關工作。
對于上市問題,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認為,從互金平臺所從事的業務來看,是否上市對實際業務并無直接影響,如果沒有資本運作的需求,選擇不上市也可。
此外,對于2019年互金平臺的創新方面,多位從業者普遍認為,此前的創新性或體現在資產端、業務端,但未來將主要聚焦在金融科技的部分。
記者梳理此前信息,自2014年開始,在資產端方面的創新,從最早期的通過小貸、擔保公司合作推薦業務,到平臺開始直接服務客戶,商票貸、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模式開始出現,此外,行業發展過程中,還出現了與金交中心合作等模式。
但隨著平臺限額等政策出臺后,業務聚焦普惠金融,圍繞如何向普惠金融用戶提供服務進行微創新,但在技術端的創新性還有無限可能。
董祺表示,由于互聯網的特殊性,基于場景能衍生一系列的創新服務,當然也包括金融。因此當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后,“場景+金融”式的創新也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認可。從個人信貸到企業信貸、從供應鏈到金交所等都可以說是這種創新思維的不斷嘗試,不斷用技術能力去打通在這些領域的痛點、難點。金融和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互聯網金融的這些業務創新,也是在整個經濟環境的影響下的發展。
過去的十年間,網貸行業積累了很多正向價值,形成了與傳統金融機構有一定的差異化的定位。比如,額度在20萬元以內的個人以及100萬元以內的小微企業的借款需求是持續快速發展的。網貸可以有效觸達并服務于他們。未來,伴隨著持牌經營理念的深入,強監管,全面統籌,規則透明的時代來臨。對于以風險管理為核心,追求服務實體,追求長遠發展的民營金融企業來說,無疑將是最好的時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