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的凜冽寒冬已讓困圈其中的人們更期待早點過去。
連日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多家公私募機構,并參加了多場公私募機構的投資策略會,回顧整個2018年,大家提到最多的一個字就是“難”。
在新舊交割之際,機構正在制定針對未來一年投資的“風險清單”
業績與商譽雙重考量
有多難,市場情況及投資管理業績是最好的證明。
臨近年尾,2018年公募基金排名也八九不離十了。只是今年的基金排名……可以說是“排名失真”、“近7年最慘”,索然無味,尤其是股票基金排名。
來自銀河證券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2月14日,今年以來股票基金平均收益-22.06%,混合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13.85%。權益類產品說全軍覆沒一點也不為過。
由于今年行情不好,基金排名爭奪也就弱化了一些,往年的此時此刻,市場火藥味正濃,排行榜內的基金已上好刺刀準備迎接最后的拼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追蹤,年關之際,幾乎沒有基金公司“站出來”顯擺自己的業績,也鮮少有基金公司在新產品發行中大肆宣揚,畢竟即使排名靠前,但絕對收益并不高,投資體驗不好。
對于權益基金經理來說,今年的難熬體現在操作上的失控,而這種失控,是在自己認知邏輯較為確定的情況下,達不到預期目標,反而是遭到打擊。
12月26日,上海一位權益類投資總監也是一位一線的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看,目前的估值都在底部,也反復論證了自己所持股票具有投資價值,持有還是不漲,但此時讓我斬倉也是做不到的。
不僅如此,每經歷一輪熊市,資產管理機構的“商譽”都會遭受到打擊,今年的依然不小。
虧錢的市場各種“污點”頻頻曝出,無論是某基金公司首席人才官的降薪訴訟門,還是某華南基金基金經理的短時離職梗兒,各種質疑紛至沓來。
12月26日,有公募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四季度以來,公司多位高管的重要工作就是處理投資者關系。一位高管用“人性不可試探”來概括這種現象。
日前,上海的一家基金公司副總不禁向記者感嘆,今年壓力頗大。最近一直在思考在中國“要做一個什么樣的投資者為好?思來想去,他覺得,也許做個隨波逐流者最好。
“但,A股市場近10年,指數沒有變化,投資者在其中沉沉浮浮,真正賺錢的鳳毛麟角。其實市場中虧的最多的不是先行者而是跟風者,開始時謹慎,倉位較低,選股也較為保守,沒賺到錢,但后來隨著行情演繹逐漸加碼,且很可能是最高點時倉位最高。而在中國的投資者中,包括機構客戶、專業投資者,也往往陷入到這種怪圈里。”該人士坦言。
順趨勢債基打底
2018年與股基的慘淡相比,債基的境況要好上許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超八成債基正收益。
在債牛行情下,債券型基金1-10月規模增長5110.7億元,以34.89%的增速位居各類型基金之首。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受益于債市持續回暖,截至11月底,上證國債指數年內上漲4.88%,債券基金以4.27%的平均收益率領跑各大類基金。
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債券基金合計規模達到1.98萬億元,再加上11月、12月的新發債券基金,債券基金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大關,為歷史首次。
“得固收者得天下”,在今年的A股行情中,這句話再貼切不過了。今年的股熊債牛,也著實給那些固收類產品占比較大的基金公司,尤其是次新小基金公司帶來了夾縫中喘息的機會。
12月26日,永贏基金分管固收業務的副總經理徐翔坦言,今年以來永贏基金管理的中長期純債基金規模快速攀升,由去年底的301億元,上升到今年三季度末的554億元,這一增速是很快的。而隨著公司管理的債券基金已達到一定規模,后續公司將考慮進一步擴充、豐富產品線,包括債券指數型基金、中短期債券基金、可轉債基金、二級債基等都在考慮之中。
他認為,明年債市有望進一步延續牛市行情,上半年利率債行情確定性更強,下半年,信用債相對價值提升。
此外,興業基金、金鷹基金、中加基金、國壽安保也都因為固收產品占比較重,使得公司管理規模等整體表現經受住了考驗,甚至穩中有升。
“在這種市況下,活下來最重要,尤其是我們這樣的小基金公司,無論是從避風險角度,還是從迎合投資者角度,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權益市場沒有趨勢性轉暖之前,公司業務重點還是會放在固收領域,貨幣基金由于政策原因,擴容受到限制,債券基金重要性提升”。永贏市場部人員向記者表示。
從11月新增的新發基金情況看,較10月有所回暖,共有92只,其中股票型基金3只,較上月減少3只;混合型基金12只,較上月減少8只;而債券型基金54只,較上月增加25只,不難發現,基金公司正積極布局債券型基金。
權益主要布局成長
上海另一家基金公司主管市場的副總透露,除面向機構的固收業務外,明年公司的業務重點還有兩塊,分別是特色權益和量化指數增強。
暢想2019年,目前資管業內雖然較為主流的觀點是尚不期待牛市出現,但應該比2018年好過一些。
最為樂觀的觀點,當屬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他日前評點說,當前市場在底部徘徊,探底的過程已經逐步完成并進入到筑底反彈階段。從估值上來看,現在A股的估值已經回到歷史大底的位置,對2019年的股市有一定的支撐。A股2019年有可能是一輪慢牛長牛行情的起點。基于的理由還有從經濟面來看,2019年上半年國內經濟增速可能會觸底,下半年會反彈。上市公司盈利在2019年可能會有所改善,經濟轉型也有利于一些消費類和科技類的企業盈利回升。
他認為,2019年可以關注兩大機會:一方面是代表消費升級和消費總量增長的消費白馬股;另一方面是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一些科技龍頭股,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
從目前待發的新基金情況看,權益類產品占據主流,有基金經理介紹說,這個時候發行權益類基金,相當于幫助投資者擇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有些基金經理近日也適當提升了股票倉位。
事實上,通過對過去新基金成立時點位和收益情況進行統計,大多數美好的“養基”體驗,都是從2700點以下開始的。這是因為從過去10年來看,2700點處于上證綜指相對低點,在2700點以下成立的新基金,能夠獲得比較低的建倉點位,等到未來行情有起色,低位建倉的新基金也可能獲得較好收益。
翻看今年業績排名靠前的股票型基金,除了靠低倉位取勝的諾安策略精選、南方中小盤成長、金鷹信息產業A等,萬家消費成長還算強勢,畢竟九成以上持倉年內僅虧損7%,而據了解,最近萬家也準備“才”盡其用,將發行一只“人工智能”主題基金。萬家基金經理高源認為,一方面當下這個時間點不錯。對當前及后市整體樂觀,A股市場中,大的板塊估值較低,包括相對抗跌的醫藥、食品飲料和計算機,除了計算機還沒有完全調整完畢外,其他基本都調整完畢。
之所以發行人工智能類基金,是考慮哪個方向會跑贏指數,給下一輪成長股牛市布局一種子。
結合分析法和排除法今年三四季度經濟下行,要持續到2019年,周期股跑不贏,銀行,保險也沒大機會,消費股中,食品飲料、家電和醫藥,跑贏的概率可能也比較低。相對來說新興成長股會更有機會。上一輪成長股牛市出現了一批以“信息”命名的基金,最近一批是互聯網+,那么接下來,隨著5G發展,就是圍繞人工智能的機會。
對于風險控制問題,高源坦言,今年走下來,所有行業都是下跌,對于股票基金來說,有倉位限制,也是難逃下跌的,其實面對這樣的問題,就是要該賺錢、能賺到錢的時候賺錢。她的“業績”靠的是今年一季度和三季度持有的金融股賺到正收益,二季度在醫藥行情中也賺得了正收益。
不得不說,提高全面風險管理能力也是公募基金面臨的問題。風險管理能力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面對日趨復雜、多樣和相互關聯的金融風險,單獨地管理某類風險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基金公司在關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的同時,也應當將操作風險、合規風險、聲譽風險等風險類別納入風險管理體系,逐步提高自身的全面風險管理能力。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2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