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導、《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大變革·新機遇——2018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
10月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導、《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大變革·新機遇——2018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
“與其他所有產業都不一樣,大健康產業既是滿足人類底線需要,也是滿足人類終極需要的產業。從大健康產業要滿足人的最底層需要和終極需要的角度來講,其他所有產業都是中間產業,這是大健康產業區別于其他產業的特征。所以在運行機制上,人們對大健康產業的要求也不一樣。”在開幕致辭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經營報》社社長金碚指出了大健康產業的獨特性。
從目前的5萬億,到2020年的8萬億,再到2030年的16萬億,大健康產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其中。
在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名譽會長殷大奎看來,未來健康產業發展空間非常大,“健康的服務,不僅是醫療健康。現在老百姓不滿足于有病能夠得到及時的診療,他要求健康,要求長壽,要求幸福,要求延緩衰老,要求美麗。”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宇認為,未來20年,大健康產業將發揮重要效應。
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核心是以人為本
2017年7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了4個堅持,即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堅持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堅持分類指導鼓勵探索創新。
據了解,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是“十三五”期間醫改的五項重點制度建設之一。一年多來,全國各地的醫院管理者是如何實踐的?
對此,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王昆華指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其核心是要以人民的健康為中心。醫院管理制度的創新不能盲目,需要政策層面的引導,加強監管,需要建立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要激勵醫院的內生動力,探索創新機制,使得醫院向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邁進。”
在南京市兒童醫院副院長莫緒明看來,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一定要符合中國國情,要以人民群眾利益需求為指導,要管辦分離和高低分離,另外,政府還要充分發揮監督功能。
江蘇省婦幼保健院黨委副書記李偉指出,大健康產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醫療改革必須要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公立醫院管理一切必須以質量和安全為中心。
創新應循序漸進
在中經智享環節,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宇、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濤、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熔、東盛集團董事長和廣譽遠掌門人郭家學、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吉朋松從企業的角度分享了對未來的看法及其戰略布局。
陳啟宇指出,未來20年,大健康產業將發揮重要效應。陳啟宇介紹,在醫療領域,復星從制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醫藥分銷、醫藥零售等環節都不斷探索和創新。同時,其也在人工智能、醫療保險、健康管理等領域積極地布局,形成了一個布局全產業鏈的業務模式。
“中國醫藥市場很大,銷售收入規模也很大,甚至有很多出口。但是,相比日本武田一類國際藥企,中國藥企在創新藥領域缺乏的不僅僅是人才或者某一個藥品,而是一個完整的創新體系搭建。所謂‘卡脖子’的東西還很多,就是底層技術還差的比較遠。我們缺的不是某一個企業,也不是某一個產品,我們是缺整個體系。過去我們的重點在市場拓展上,商業模式的拓展上,應用技術的發展上,在底層基礎、原研基礎等方面我們落后了很遠。”對于目前中國新藥創新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人福醫藥董事長王學海指出。
據了解,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高、研發失敗率高是新藥研發的三大痛點。趙濤指出,在早期,由于歷史環境等原因,我國藥企創新能力差,因為仿制藥制作簡單,且同樣能獲利。但近年來我國醫藥產業形勢發生了變化,這對仿制藥企業是不利的,逼迫藥企必須走創新之路,必須和國際化的藥企走相同的軌跡。
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徐浩宇認為,中國創新藥企走向國際,建立自己的體系,需要時間和產品線,才能在國際市場打下基礎。對中國藥企走向國際市場,南京新百副總裁王彤焱指出,要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去海外尋求并購機會。
在石藥集團董事、執行總裁王金戌看來,醫藥創新需要經歷一定的階段,并且要多措并舉,“日本武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投資創新藥,它也走過了從仿制到創新的路徑。我們現在也在延續這條行業路線。從規模上而言,中國藥企中已經出現了與武田相當的企業。但從國際化、醫藥創新角度,中國藥企還有一段路要走。
中醫藥要與時俱進
談及中醫,中醫與西醫的關系成為無法避開的討論話題。神威藥業集團董事長李振江首先強調,中醫西醫的關系應該是互相補充的。
趙濤指出,中醫藥企業應當注重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以此來保證公司持久的競爭力。同時,趙濤也介紹,步長制藥目前正在集中精力進行轉型,由銷售型公司向科技型公司轉換;由中成藥向生物藥、化藥、醫療器械、互聯網醫藥轉換;并逐漸由中國本土化向全球化轉換。
在郭家學看來,對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是中醫藥人的使命和責任。郭家學指出,中醫不僅僅是一種科學體系,它更是一種中醫藥的哲學體系。
同日,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術基礎為依托,由《中國經營報》社發起創辦的高端服務平臺——中經健康智庫正式宣布成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