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總裁班34名學員通過微信群成員眾籌開了一家餐廳,因經營不善,經股東會決議向海淀法院申請破產。申請破產的公司于2014年12月成立,是一家經微信群成員眾籌設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據債務人稱,設立公司的想法最初是在微信群里發起的,群內成員有120人左右,均是清華大學總裁高級研修班2007年至2013年不同班級的同學。公司資產目前僅余賬戶資金五千余元,所負債務二十余筆總計三百余萬元,此外還有一百余名客戶辦理的充值卡費未退。
說實在清華總裁班這樣子的一個業績,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想象不到的事情,但是實際上我們仔細來看,出現這樣的問題實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首先清華總裁班的這些總裁們沒有能力嗎?這件事肯定是否定的,既然已經做到企業高管本身自身的能力就是非常強的,也有著非常強大的企業管理能力,在各自領域中也都可謂是佼佼者。看他們自身企業經營的一個優勢,我們都能夠看到,這些人的本身能力是非常強的,為啥這群佼佼者們反而沒有做成事情?
我們覺得這樣子的一個情況,很多的是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
首先,為什么他們會選擇做餐飲這件事情,實際上就是為了檢驗這些總裁在MBA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一些東西,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學習成果,有沒有最終轉化為實際的工作效益,所以這幫總裁們才在一起出資建了這個餐廳,但是這個餐廳的出資建設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一個過程。清華周邊是一個五道口餐飲聚集地,這個區域的餐飲實際上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環境,因為周圍不僅是由清華北大這樣的學子,還有很多的企業的在其中辦公,這些人群對整個餐飲的需求量非常大,這也導致了整個清華周邊餐飲的高度集聚,高度集聚競爭壓力依然非常激烈,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這幫總裁開一個餐廳,相對而言也就顯示出自己的一個競爭優勢不足。
其次在股權結構上我們能夠看到清華總裁班的股權結構采用的是分權結構,就是每一個人出資額都差不多,每個人所占的比例也都差不多,這樣直接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餐廳沒有人是真正的老板,那么這些所謂的總裁老板們,沒有誰把這個餐廳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經營,所以他們雖然有著非常高超的企業管理能力,但是在經營這家餐廳的過程中,卻并沒有誰是竭盡全力去經營這家餐廳的,既然這種所謂產權制度不清晰,沒有誰是擁有這個地方的絕對控制權,那樣也就沒有人去會認真管理這樣的餐廳。
第三,其實這些總裁他們一起集資建立的這樣的一個餐廳,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也就顯示出來中國一直長期存在的一個管理學難題。這就是一群管理精英集聚在一起,反而不如幾個普通人家一個精英管理的更好,原因就在于說各方都會覺得你的做法不行,從而出現管理的矛盾,再加上這種每個人股權都一致,最終會導致誰都不聽誰,這在中國的行政管理和企業管理領域,往往被稱之為叫九龍治水,互不統屬。
所以清華總裁班辦的餐廳倒閉,從某種意義上也能夠體現出來很多的管理學問題,這些問題是值得企業經營者所深思。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