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押金用戶突破1200萬、主要負責人戴威被限制消費、杭州原辦公所在地人去樓空……這個冬天,對ofo小黃車來說格外寒冷。12月底摩拜單車被爆裁員30%,共享單車的未來更讓不少普通用戶感到擔心。
共享單車風暴未歇,浙江人還愛“騎行”嗎?站在2018年的尾巴上,來看本端的獨家調查。
押金似乎正在成為壓死ofo的最后一根稻草。
據網上披露的ofo債務表顯示,ofo目前負債高達65億元,其中有36.5億是用戶的押金,占比超過二分之一,涉及3000多萬用戶。
12月21日,記者在杭州街頭隨機采訪了10余名騎行者,其中7人表示沒有支付過ofo的押金,2人之前支付過但很快退了押金。只有1人告訴記者正在排隊等待押金退還。其中,超過半數騎行者告訴記者,ofo車輛“不好騎”和其他單車可免押騎行是他們不想支付ofo押金的主要原因。
大面積用戶申請退還押金還容易催生共享單車退押金潮,在浙江省婦產科醫院工作的徐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ofo出事后,選擇退掉了其他共享單車的押金。
事實上,早在2017年3月份,共享單車資金池的風險問題就曾引發熱議。然而一年多后,ofo用戶依然遭遇押金難退的窘境,公眾對資金保障監管失效的質疑還在繼續。普遍認為,要解決問題,除了用戶資金監管規則的落地尚需更進一步外,永久性免押金也被看作是共享單車企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今年3月,哈啰出行率先宣布全國免押金。記者獲悉,截至2018年12月,哈啰出行免押已累計輻射1.61億用戶,免除押金超320億元。免押金騎行的用戶占比過半、漲勢趨增。
共享單車巨頭摩拜,則在今年收到了收購方美團的一大“禮物”:7月5日,在部分城市漸進式免押金之后,摩拜正式入駐美團APP,宣布全國免押金。此前據美團收購摩拜時公布的財報顯示,摩拜交易用戶押金為81.25億元。
想搞清楚浙江到底有多少共享單車似乎是個不可能完成任務,不過作為浙江擁有共享單車最多的城市,杭州共享單車數量依然有跡可循。
杭州今年共享單車數量曾一度高達77萬多輛。
2016年下半年,杭城街頭開始出現共享單車。2017年,小藍、叮嗒、酷騎等10家共享單車平臺先后瞄準杭州,甚至一度被調侃為顏色不夠用。此后,杭州上線了全國首個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監管平臺并對在杭運營的摩拜、ofo、哈啰、名天動力、騎唄等5家共享單車平臺每季度開展服務質量考核工作,考核排名越靠后,單車減量比重越大。
今年第二季度考核“成績單”顯示,截至2018年7月,ofo在杭市場份額占比最大,擁有26.3萬輛車。摩拜和哈啰分別以20.9萬輛和14.2萬輛緊跟其后,騎唄擁有7.8萬輛車。名天動力在杭州主城區投放的車輛最少,只有1953輛。
據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此前發布的消息,第二季度考核后在杭運營的單車數量要減至61.4萬輛,考核成績不佳的ofo應減量至23.11萬輛,然而記者連續幾天走訪發現,最近杭州市區的ofo單車數量明顯變少。
今年3月發布的《杭州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研究報告》指出,適宜杭州的共享單車數量應在32萬至46萬輛之間。如果ofo最后徹底退出杭州市場,可能意味著杭州共享單車數量將暫時降至適宜范圍。
ofo風波還在不斷發酵,浙江人還愛用共享單車嗎?
共享單車本身仍然有市場。圖為12月20日下午5點半,白線區域內原本密集的共享單車基本被騎走。
記者收集了哈啰、摩拜兩家的浙江出行大數據,用哈啰藍和摩拜橙一窺浙江人“騎行”密碼:
自2016年10月登陸浙江以來,截至2018年12月21日,浙江人通過哈啰出行累積騎行了9.8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2萬多圈。
而自2017年4月摩拜單車登陸浙江以來,截至2018年5月,浙江人累計騎行總里程達2.4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6000多圈。
哈啰出行圖表數據時間截至2018年12月21日(下同)。
摩拜單車圖表數據時間截至2018年5月2日(下同)。
從兩家公司提供的數據來看,浙江的年輕人明顯更熱愛騎行:18至44歲的中青年占騎行用戶的三分之二以上。此外,浙江男性的占比達到58%左右,稍高于女性。
使用共享單車,浙江人最遠騎過多遠?
來自哈啰的數據顯示,浙江有位用戶今年騎行了24公里。
摩拜的數據則揭示了浙江全省最大單日騎行總里程——達到了123.6萬公里。
分析發現,浙江騎行高峰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時段。
記者獲悉,哈啰出行的熱點區域基本上是每個城市的校園和地鐵周邊。例如,杭州下沙大學城、臺州高教園區、寧波高教園區以及杭州天虹廣場、寧波鼓樓等,都屬于活躍區域。
摩拜方面也表示,小區或高校集中的地區、地鐵站附近通常是熱門騎行區域,像寧波大學區域、盛莫路地鐵站、娃哈哈企業園區等。
通勤出行采用單車騎行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方式依然沒有被取代。
隨著共享單車之間的大戰進入尾聲,一地狼藉之后,贏家卻未曾浮現。唯獨原本處于二線梯隊的哈啰在支付寶不斷加注投資之后,開始以逆襲者的姿態出現。
12月28日,哈啰出行的最新動作是: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領投方為春華資本和螞蟻金服,金額達幾十億元人民幣。而就在幾天前,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求證哈啰出行后得知,目前哈啰單車項目從全國范圍來看,已基本實現盈虧平衡。
有人說,哈啰出行的逆襲贏在成本控制和精細化運營并在正確的時間牽手阿里。的確,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的哈啰,此前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單車企業之間的補貼大戰。哈啰出行CEO楊磊今年曾接受媒體公開采訪,他表示,2017年整年哈啰在獲取用戶上只花了150萬元,這個數字只相當于競爭對手一次活動的開銷。
就在幾個月前,楊磊又再度向媒體表示,哈啰單車每臺車目前日均運維成本大概在3毛多錢,折舊成本在6毛錢,未來可實現規模性盈利。下一步哈啰將修好“內功”,在智能、好騎、少壞上下工夫。
在單一的資本驅動消失之后,過渡到精細化模式,或許正是行業下一步競爭的關鍵點。
但總體上來說,共享單車公司購買單車然后出租給用戶,本質上是一個重資產的出租公司。
據國家統計局臺州調查隊今年7月的調查顯示:僅在臺州一地,
·哈羅單車:投入的36000輛中有900輛左右被人為損壞;
·小黃車ofo:投入的19000輛車中有6000輛被私用或者丟失;
·摩拜:投入的7000輛中有1300輛已經損壞。
目前,共享單車企業對惡意破壞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成本危機和高折損率依然是共享單車企業想要盈利的難點。潮水退去,能否走出一條活下去的新路子,留給企業的時間已不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