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7日舉辦的“21世紀國際財經峰會2018年會”上,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原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發表了“2018年國企改革新動向與新機遇”的主題演講。
“混合所有制改革始終是我國各界非常關注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風向標。”前幾天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遼寧忠旺集團并發表重要講話,一語定乾坤。他在講話中說毫不動搖地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之后李克強總理也作了類似表態。這說明“兩個毫不動搖”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楚序平由此預期,下一步國企改革的力度將非常大。
在此次峰會現場,楚序平也指出,當前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都存在問題。在國有企業方面,存在的顧慮和問題,一是部分國有企業承擔了一些公共職能和普遍服務,目標多元,可能不完全是在商言商的效益最大化。二是體制問題,國資體制和法人治理機制還不健全。三是機制問題,缺乏市場機制,仍具有濃厚的行政色彩,企業高管考核、聘用、薪酬等方面市場化程度較低。四是權益保護問題,擔憂國有資產流失,作為小股東參股很容易導致資產流失。
民間資本方面也存在擔憂和問題:一是民營資本的參與還存在障礙,在市場準入上還面臨“彈簧門”和“玻璃門”的現象。二是民營資本擔心國有企業經營機制不能市場化問題,擔心國有企業目標多元不能追求利潤最大化,擔心國企機制僵化不能有效決策。三是民間資本擔心權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作為小股東,即使權益受損,也很難維權。
當前如何推進混改,楚序平提出需要著力解決好四個關鍵問題。
第一,要解決好激發國有產權內生活力問題,在更廣范圍推進包括員工持股改革在內的混改,建設勞動與國有資本的利益共同體。當前,國企高管、科學家們最關心的還是員工持股改革,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普遍認為如果不實施員工持股就很難下決心投資入股。要更加積極地探索員工持股、員工分享利潤的形式,使勞動者占有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或者分紅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勞動和所有權的結合,最大化國企的內生活力。“國內外的優秀企業,絕大多數都是員工持股的企業”楚序平指出。
第二,要解決好市場化運營的體制機制問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企業市場化運行機制,就是企業通過市場價格的波動、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競爭、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用市場來調節和決定企業的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土地和企業家)和產品的獲取、交易,為企業帶來利潤最大化。當前國企薪酬制度存在問題,對經營骨干、技術骨干激勵不足,特別是中長期激勵不足,國企人才流失,成為新的黃埔軍校,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要解決侵害中小股東權益問題,健全保護權益的法律和制度。在混合所有制中,關鍵是保護小股東權益,目前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水平較低,嚴重影響了混合所有制發展。怎么保護好中小股東權益,是混改能否推進的試金石。對此,楚序平指出,“下一步,要建立健全具有威懾力的法律體系,尤其是股東集體訴訟和索賠制度至關重要,落實中小投資者決策與監督權,提高透明度,股東即使沒有控制權,也能保證自身權益不被侵害。只有這樣,混合所有制能順利推進。”
第四,要解決董事會的有效性問題,堅持好兩個“一以貫之”。根據北京師范大學高明華教授對上市公司的研究,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治理問題不少。楚序平對此提出,下一步要注重學習借鑒OECD等公司治理經驗,高度重視利益相關方參與公司治理。防止濫用“資本多數決原則”濫用控制權,防止損害小股東的合法利益。特別是要有效劃分企業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楚序平認為,解決好這些問題,混合所有制不用推,就會自己進。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