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凜冬將至,春信杳然。名不副實的“金九銀十”過去了,中國車市仍然一片蕭條。
11月9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產銷數據顯示,今年10月汽車產銷量環比均呈一定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也明顯下滑,延續了7月以來的低迷走勢。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汽車產業景氣指數ACI為9,與上一季度相比出現較大降幅,進入藍燈區,處于“過冷”區間。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此前則在新聞辦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汽車產銷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低增長恐怕是未來發展的常態。
今年前10個月,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82.6萬輛和228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4%和0.1%。產銷量增速持續回落,這是今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引發的最直接反應就是車企利潤大幅縮水。中汽協數據顯示,7、8、9、10月連續4個月產銷同比下滑,這表明中國汽車企業在有意控制產能。
有人驚呼,“中國車市崩了”。
在最近陸續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各家車企面臨的困境暴露無遺。就連表現較好的吉利汽車CEO安聰慧都在秋季研討會上說,他以及團隊每一天都在既痛苦又充滿希望地思考,吉利汽車要怎么樣“活下去”。“活下去真好,我們可以從零開始,親歷一個中國車企成為世界級著名車企的歷程;可是活下去真難,我們一直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吉利尚且如此,車市“寒冬”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在哀鴻遍野的汽車市場,還有更多處境岌岌可危的汽車企業,正在小心翼翼地艱難求存。
長安“不安”,自主品牌頹勢明顯
對于中國汽車產業而言,2018年是格外艱難的一年,長安汽車對此應該深有體會。銷量、利潤和股價齊齊暴跌,作為自主品牌三強之一,如今的長安很“不安”。
財報顯示,長安汽車今年前三季度累計營業收入為498.5億元,同比下滑3.07%;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大跌79.98%,其中14.1億元的政府補貼是最大利潤來源。其中,三季度營收142.1億元,同比下滑20.51%;凈虧損4.46億元,同比下滑137.52%,幅度遠超預期。
業績下滑的背后,是長安汽車銷量萎靡的慘淡現實。
據長安汽車此前發布的銷量數據,今年1月至9月,長安汽車累計售車約164.76萬輛,同比下滑19.95%;9月銷量17.72萬輛,同比下降32.35%。其中,為整體銷量作出40%貢獻的自主品牌賣出了66.53萬輛,同比下滑6.7%,對整體銷量的提振作用不明顯。但讓長安汽車受拖累最深的,還是合資品牌的糟糕表現。長安汽車董事會辦公室坦承,合資品牌下跌是長安業績大幅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作為長安汽車旗下最重要的合資公司,長安福特從今年3月以來銷量持續走低。今年前9個月,長安福特累計銷售30.86萬輛,同比下滑46%,幾近腰斬。其占長安汽車總銷量的份額也比去年減少近10個百分點。長安汽車董事長、長安福特董事長張寶林解釋稱,自 2016年以后,長安福特就再也沒有新產品面世。由于產品更新迭代速度過慢,過去最高時貢獻九成以上凈利潤的“利潤奶牛”,如今已經很難再擠得出奶。
福特汽車此前發布的財報內容顯示,福特第三季度在亞太地區損失2.08億美元,但這主要是由于在中國市場的營業收入、市場份額和銷量齊齊下跌。在除中國以外的亞太地區,福特獲得1.7億美元收入,利潤率9%。福特首席財務官Bob Shanks預計,該公司中國銷量第四季度的跌幅或將超過10%,2019年的銷量也會較今年有所下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甚至放言,稱這家百年名企可能“挺不過下次經濟衰退”。
面對長安汽車的慘淡業績,中金公司在研報中分別將該公司2018年和2019年的投資收益預期下調72%和18%,分別至9.7億元和30.9億元。長安福特在新福克斯上市之后能否扭轉銷售勢頭,仍將是長安股價能否觸底反彈的關鍵。
在車市遇冷的大環境下,長安的困境并非孤例。
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自主品牌整體頹勢明顯,面臨嚴峻的負增長挑戰。中汽協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乘用車10月銷量為85.2萬輛,同比下降18%,占據41.6%的市場份額,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
一汽轎車前三季實現營收190.32億元,同比下降4.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35億元,同比下降53.6%。今年前三季度,一汽整車銷售較上年同期減少8.98%,一汽奔騰9月銷量同比大跌33.86%,一汽馬自達也表現不佳。加之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和自主產品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導致公司營業收入、毛利率和利潤等指標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
北汽集團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 15.6%至 1202.6 億元,毛利同比增長 13.5%至 291.6 億元,歸屬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 93.3%至 38.1 億元,增速較上半年顯著放緩,主要受第三季度北京現代虧損的影響。
盡管北京奔馳三季度銷量穩健增長13.6%,但北京現代同期銷量同比下滑 3.7%至 18.1 萬輛。廣發證券發表研報稱,北京現代再度出現虧損反映韓系品牌渠道庫存壓力提升疊加車市低迷下導致經銷商提貨熱情下降,預計四季度終端折扣壓力將持續,現代品牌單車盈利能力將承壓。新上市的菲斯塔轎車雖然產品力較現有圖譜有所提升,但預計難以對沖銷量整體下行壓力。因此,北汽集團挑戰猶存,反彈之路任重道遠。
此外,江淮汽車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363.3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782.73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19億元大跌78.13%。考慮到江淮汽車產品盈利能力持續下滑,依靠補貼維系增長的可持續性較弱,中金公司下調江淮汽車評級至中性。
一汽夏利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10.03億元,成為凈利減少額度最大的上市乘用車車企。受汽車消費升級、部分城市限購、自主品牌乘用車整體大幅下滑等因素影響,該公司1月至9月銷售整車51692輛,同比下降45.98%,遠低于行業整體增速。
海馬汽車前三季度營收40.44億元,同比減少41.48%;凈利潤為-4.77億元,同比減少660.27%。1月至9月,海馬汽車僅賣出5.6萬輛,同比大幅下滑43.34%,成為公司虧損的“元兇”。
兩極分化日益明顯
今年前三個季度,A股23家上市整車企業中,凈利潤實現增長的只有上汽、廣汽、長城、東風、金杯、中國重汽寥寥6家。不過,僅就第三季度的情況而言,幾乎沒有哪一家企業能逃得過眼下的瑟瑟寒意。
長城汽車今年前三季度營收666.45億元,同比增加5.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27億元,同比增加36.36%,在自主品牌中表現已屬上乘。但在第三季度,該公司營收179.66億元,同比下滑約18.97%,凈利潤2.3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幾近“腰斬”。
中信證券分析稱,行業增速放緩,SUV行業整體下滑,以及公司單車降幅1萬元到兩萬元不等的降價促銷活動,是長城汽車三季度營收利潤雙降的主要原因。今年6月,SUV市場出現近年來的首度負增長,9月全國SUV銷售87.28萬輛,同比下降了10.1%。大環境如此,即使是有“神車”之稱的哈弗H6在8月、9月兩個月也出現了同比31.8%、21.4%的跌幅。
上汽集團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1月至9月總營收6747.41億元,同比增長10.97%;凈利潤276.72億元,同比增長12.31%。在車市整體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上汽集團仍然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長,已實屬難得。但進入9月,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銷量分別下滑14%、2.22%和9.98%,也難逃“寒冬”。
西南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憑借強大的產品實力和銷售策略,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合資品牌銷量紛紛逆市上揚,雖然增速略低于預期,但仍然領跑行業。今年前三個季度,集團累計銷量達到514.7萬輛,同比增長6.7%。在全新全尺寸皮卡和跨界車的推動下,通用汽車第三季度調整后息稅前利潤上漲25%至32億美元,凈利潤達25億美元。
此外,上汽旗下自主品牌地位依舊穩固,有近10款新車陸續上市,而且產品結構逐步上移,繼續向高端市場發力。其中,榮威、名爵已成為上汽自主的兩大核心品牌,后續盈利能力有望就提升。
廣汽集團的三季度財報則顯示,今年1月至9月,廣汽集團實現總營收528.22億元,同比增長2.79%;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98.6億元,同比增長10.02%。今年9月,廣汽集團共售出新車19.8萬輛,同比增長5.8%;前三季度累計銷量為155.81萬輛,同比增長6.24%。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月至9月,廣汽豐田累計銷量42.19萬輛,同比增長24.44%,廣汽本田累計銷量51.33萬輛,同比增長19.38%。其中,廣汽本田主力車型雅閣銷量同比增長10.1%至11.7萬輛,占廣本總銷量約22.5%;廣汽豐田主力車型凱美瑞銷量同比增長71.4%至12.3萬輛,漢蘭達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約7.7萬輛,二者分別占廣豐總銷量的29.1%和18.2%。
光大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廣汽集團自主風險上行,日系依舊穩健,而且未來前景可期。
總體而言,汽車市場兩極分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今年10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依次為上汽、東風、一汽、北汽、廣汽、長安、吉利、長城、華晨和奇瑞。與上月相比,長城銷量增速最快,東風、北汽、廣汽和吉利小幅增長,其他五家企業均下降。10月,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214.90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90.29%。
中汽協專家表示,從2015年到2017年,汽車銷量平均增速為7.1%,如果把2018年的數據加進來,平均增速也能達到5.4%,“攤平了仍然保持相對低速平穩的正增長”。而汽車行業整體遇冷也給企業留出了提升空間,“讓不行的企業暴露出來,讓好的企業上去”。
吃大鍋飯的時代早已漸行漸遠,中國車企開始直面市場的挑戰,殘酷的洗牌才剛開始。如何“活下去”,成了它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如何“活下去”
在11月2日舉辦的年會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感慨地說,以后的關鍵在于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明天,有了明天才有希望”。
在汽車產業普遍遇冷的整體形勢下,新能源汽車的亮眼表現,或許能為試圖突圍謀生的各大車企帶來更多靈感和信心。
北汽藍谷上市后的首份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藍谷營收97.87億元,同比增長63.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56.13%。
比亞迪今年前三季度總營收889.81億元,同比增長20.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27億元,同比下降45.3%。第三季度營收348.3億元,同比增加20.5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8億元,同比下滑1.92%。之所以出現營收增加、利潤下降的“奇特”現象,主要是受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影響。
比亞迪有銷量沒利潤
今年前9個月,比亞迪新能源車賣出逾14萬輛,已超過去年全年銷量。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由于電池缺貨、產能受限,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電動車供不應求。他還預測,汽車行業將在2035年前進入全面智能化時代,隨著多款重磅車型上市,比亞迪將迎來“新一輪成長周期”。
如今的汽車市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北汽新能源和比亞迪取得的成績,與新能源汽車迅速增長的整體形勢不無關系。
今年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4.56萬輛和13.7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13%和51.01%。前10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87.90萬輛和86.0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9.95%和75.59%。
比亞迪有銷量沒利潤
中汽協秘書長陳士華表示,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比較成熟,綜合技術指標較高,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二是地方政府為實現環保目標推出了很多促進新能源汽車銷售的政策。三是今年4月起正式實施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推動企業不斷推出新能源車型并加大銷售力度,起到了很好的拉動作用。
為尋求新的增長點,長安汽車將“第三次創業”的重點瞄準了新能源汽車領域。
從去年10月開始,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公司成立,向新能源發力的“香格里拉計劃”正式開啟,并高調宣布到2025年將不再生產傳統燃油車。今年10月,長安新能源汽車逸動EV460正式上市,該公司斥資47.9億元在南京成立新能源整車制造基地,并宣布將以尋求現金的方式引入三名戰略投資者,共同對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同時出讓51%的股權。
在今年前三個季度表現良好的“優等生”上汽也在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
截至三季度末,該公司研發投入94億元,同比增加32.5%,主要用于增加自主品牌產品和新能源技術研發。此外,10 月中旬,公司投資170 億元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開工,預計 2020 年 10 月建成投產,規劃年產能 30 萬輛。新工廠將在專為電動汽車打造的 MEB 純電動車平臺上進行生產,未來將推出多款奧迪、大眾、斯柯達等品牌的新能源產品,完善上汽在新能源車領域的布局。
廣汽旗下自主品牌廣汽傳祺過去的熱門車型已難以重現輝煌,轉而投入大力發展新能源及出行產業。今年8月,廣汽集團成立了移動出行項目組,計劃2019年向消費者提供出行服務;純電動SUV GE3 530上市后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根據規劃,廣汽傳祺新能源還將在廣州車展上發布一款中大型純電動轎車。
今年4月,長城汽車收購了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77%的股份,6月在保定總部開設了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中心,近期與德國H2M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在2020年完成燃料電池汽車原型的開發。
7月10日,長城與寶馬正式宣布成立合資寶馬汽車在全球范圍內首個純電動車合資項目——光束汽車,雙方各持股50%,投資總額51億元,未來公司將建設產能16萬輛的國際先進整車工廠。中信證券認為,此次合作將為長城新能源汽車業務裝上一個強力助推器,核心技術、品牌形象和產品設計都將有顯著提高。
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成為下一片紅海。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車企的轉型求生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向一、二線城市之外的市場去尋求更多的潛在需求成為不少車企的選擇。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此前也表示,中國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替代量還很大,同時三、四線和小城鎮需求量依然較大,因此汽車行業增長空間比較廣闊,但肯定不會像過去那樣高速。
比亞迪有銷量沒利潤
二手車交易量逐年遞增
整車廠銷售渠道下沉之外,也應注意到,二手車市場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二手車交易量整體達1029萬輛,累計同比增長達12.9%,整體已超2017年全年交易量的82%。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認為,提升鄉村地區汽車市場銷量或調整二手車增值稅等措施可能會提振銷量。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沈進軍也表達了同樣觀點,他認為“若要保持我國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與增長,重點是要盤活二手車交易。另外,活躍汽車金融,開拓農村市場也將成為提振車市的重要舉措。”
在中德諾浩汽車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孫勇看來,車企有必要做好過一個從未有過的漫長冬天的準備:第一,減少投資或者停止投資,通過賣資產或整合資產收回現金;第二,少招人或裁員;第三,繼續挖掘現有客戶價值,提升整個體系為客戶服務的能力。
不管怎樣,活下去才有希望。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產學研促進委員會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idctmc.com/1115.html